[发明专利]用于补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公差的径向补偿元件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6169.2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3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V·拉达诺维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特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9/02 | 分类号: | F16B19/02;F16B35/00;F16B5/0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李隆涛 |
地址: | 德国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补偿 第一 部件 第二 之间 公差 径向 元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径向补偿元件(1、10),该径向补偿元件(1、10)用于补偿第一部件(6)和第二部件(7)之间的公差,该第二部件通过连接螺栓(5)连接到该第一部件(6),该径向补偿元件(1,10)包括:‑基体(2),该基体具有容纳通道(3),在所述容纳通道(3)中能够容纳连接螺栓(5),其中该容纳通道(3)配置成容纳连接螺栓(5),以及‑多个弹性元件(4),所述多个弹性元件(4)配置成径向补偿连接螺栓(5)和第一部件(6)之间的公差,其中,容纳通道(3)将已插入容纳通道(3)的状态下的连接螺栓(5)居中压在标称位置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补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公差的径向补偿元件和装置,该第二部件通过连接螺栓与该第一部件连接。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这种类型的补偿装置中,基础元件或基体和轴向补偿元件由金属螺纹套筒形成,该金属螺纹套筒以左旋螺纹接合。弹簧元件布置在轴向补偿元件中,该弹簧元件在穿过补偿装置并且具有右旋螺纹的连接元件与轴向补偿元件之间产生摩擦连接,使得当拧紧例如旋转连接元件时,在轴向补偿元件上施加扭矩,这导致补偿元件逆着连接螺钉的插入方向从基础元件轴向松开,从而补偿轴向公差。
从DE 20 2013 011 533 U1中已知一种用于球形销的环形插入式联接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补偿径向公差的径向补偿元件以及一种具有这种径向补偿元件的装置。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径向补偿元件来实现。关于该装置,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7的特征来实现。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径向补偿元件用于补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公差,该第二部件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到所述第一部件,该径向补偿部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具有容纳通道,连接销可以容纳在所述容纳通道中,其中所述容纳通道构造成容纳所述连接螺栓,并且其中径向补偿元件还包括多个弹性元件,所述多个弹性元件构造成径向补偿连接螺栓和第一部件之间的公差。
本发明所实现的优点特别地在于径向补偿元件,所述径向补偿元件具有用于容纳连接螺栓的容纳通道并且具有径向补偿公差的弹性元件,不仅能够可靠地定位连接螺栓,特别是使其居中,而且还可以防止连接螺栓在任何组装位置倾斜。特别是在装配工无法直接看到连接螺栓的、无法进入的空间中安装时,如果连接螺栓的位置不正确,则经常会发生安装错误。所述连接螺栓可以通过形状配合或力配合,特别是以压配合,保持在容纳通道中。
径向补偿元件特别地构造成弹性轮廓元件或弹性环体。弹性径向补偿元件特别地被设计成,使得实际功能,即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轴向公差的补偿不会被弹性径向补偿元件削弱。因此,有利地预先确定径向补偿元件的弹性,使得径向补偿元件或径向补偿元件的区域的弹性变形所需的力恰好大到足以将连接螺栓抵抗其重量而被保持在安全、特别是标称位置中。因此,弹性居中装置被有利地设计成使得由弹性产生的径向补偿元件或居中元件的弹力仅补偿连接螺栓的重量,并且因此使连接螺栓在标称位置中、特别是在第一部件上保持平衡。换言之:借助于径向补偿元件,第一部件中的连接螺栓以形状配合或力配合被保持,特别是被压紧,拉紧或夹紧。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规定,基体具有环形形状,弹性元件从该环形形状以锐角径向向外突出。
多个弹性元件(也称为弹性居中元件)使连接螺栓能够沿径向方向被支撑,并由此沿第一部件的方向被支撑,因此确保了例如独立于整个装置的各个安装位置而在标称位置上的居中。因此,连接螺栓有利地在装置的任何可能的安装位置中在标称位置居中。此外,这意味着,例如不需要径向补偿元件和/或连接螺栓的精确对准,以例如确保连接螺栓的重量始终由于连接螺栓在径向补偿元件中的形状配合或力配合,特别是以压配合,并通过径向补偿元件的弹性元件而被径向支撑。因此,还规定,弹性元件、特别是居中元件被布置或构造成分布在基体、特别是环形和/或空心圆柱形的基体的圆周上,尤其是外圆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特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维特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61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子注入装置及离子注入方法
- 下一篇: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