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混凝土节段空心方柱模具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6365.X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5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杨阳;李艳秋;栗发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智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18 | 分类号: | B28B7/18;B28B7/00;B28B1/00;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专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94 | 代理人: | 张云枝 |
地址: | 235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混凝土 空心 模具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节段空心方柱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再生混凝土领域,一种再生混凝土节段空心方柱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底座和模具主体,模具主体包括一对顶板,一对顶板之间卡接有一对相互卡接的L型模板,顶板上开凿有圆形通孔,顶板的插孔内插接有与空心管相匹配的注入管,注入管包括混凝土注入管,混凝土注入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注气盖,混凝土注入管上开凿有多个通孔,注气盖上开凿有多个排气孔,注气盖的底端卡接有二氧化碳反应罐,二氧化碳反应罐包括壳体,壳体内固定连接有密封管,可以实现在使用再生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柱时通入二氧化碳,从而使混凝土方柱内产生碳酸钙,以提高成型的混凝土方柱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混凝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节段空心方柱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建筑物及建筑工程越来越多,混凝土构件广泛应用于杆塔结构、工业厂房与民用建筑的柱和基础桩中。而随着城市的改造,造成城市中大量废弃建筑物形成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的处理不仅需要大面积的堆场,而且还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随着建筑科学的发展,有效利用建筑垃圾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现有技术中,将废弃建筑物混凝土形成的建筑垃圾通过碎化后形成再生混凝土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处理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而且也节省了建筑材料。但在利用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混凝土的骨料时,其界面强度要低于天然骨料的界面强度,从而导致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低于普通混凝土强度。同时,废弃混凝土作为骨料时,其界面孔隙要多于天然骨料的界面孔隙,且再生混凝土的吸水率比较高,这都会使得用废弃混凝土作骨料的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要低于普通混凝土的耐久性。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节段空心方柱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它通过在使用再生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柱时通入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与再生混凝土内的氢氧化钙反应,从而使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方柱内产生均匀分布碳酸钙,通过碳酸钙提高再生混凝土的集聚程度,以提高成型的混凝土方柱质量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其本方案在向模具中注入混凝土的同时向模具中充入二氧化碳,可使二氧化碳重复与混凝土接触,保证混凝土生成的碳酸钙分布均匀,使成型后的混凝土柱更稳固。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再生混凝土节段空心方柱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节段空心方柱模具,所述节段空心方柱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卡接有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包括一对顶板,一对所述顶板之间卡接有一对相互卡接的L型模板,所述顶板上开凿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插接有空心管,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与空心管相匹配的凸环,所述顶板的插孔内插接有与空心管相匹配的注入管,所述注入管包括混凝土注入管,所述混凝土注入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注气盖,所述混凝土注入管上开凿有多个通孔,所述注气盖上开凿有多个排气孔,所述混凝土注入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接管端口,所述注气盖的底端卡接有二氧化碳反应罐,所述二氧化碳反应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的顶端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储存管,所述密封管内安装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内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上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推杆和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储存管内开凿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密封塞,可以实现在使用再生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柱时通入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与再生混凝土反应,从而使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方柱内产生均匀分布碳酸钙,通过碳酸钙提高再生混凝土的集聚程度,以提高成型的混凝土方柱质量。
一种再生混凝土节段空心方柱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为:
S1,将拼接好的模具主体,放置在底座上,将空心管插入模具主体中,使模具主体与底座上的插槽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智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淮北智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63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