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的安防监控探头分析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6654.X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8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内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G08B13/196;H04N5/232;H04N5/23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赵艳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监控 探头 分析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数据的安防监控探头分析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通过主监控探头采集影像数据,并将影像数据传输到可触摸显示器上显示。通过主监控探头采集影像数据,并通过本地计算机进行头部图像的提取,再上传至云服务器与公民信息的大数据进行对比,对影像数据中的人员进行识别和标注,可方便工作人员对影像数据中的人员进行监管。开启通过设置三个增强探头并拍摄不同曝光量和分辨率的图片,并对拍摄的图片进行裁剪和筛选,使未识别组的人脸高清化和提升图片细节,进而提升匹配公民信息的概率。设置有输出监控截图的功能,对探针H拍摄的图片进行提取和合成,形成一张所有人脸都清晰的合成的监控截图。
本申请是如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201910209796.4,申请日:2019-03-19,发明名称:基于大数据的安防监控探头分析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监控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大数据的安防监控探头分析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以及匹配与识别。
监控摄像机是用在安防方面的准摄像机,它的像素和分辨率比电脑的视频头要高,比专业的数码相机或dv低。监控摄像机大多只是单一的视频捕捉设备,很少具备数据保存功能。现有的监控摄像机由于要输出量的视频数据,考虑到传输和存储,本地计算机还要处理识别所需的计算,运行压力较大,通常视频数据的输出分辨率和动态范围,在拍摄一个场景时,只有近处的人脸识别率较高,远处的人脸图像会因分辨率不足导致识别成功率降低,同时由于实际场景中的光线复杂,拍摄的画面中会存在暗部和亮部,位于这两部分中的人脸也会因图片细节丢失而导致识别成功率降低,进而影响识别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安防监控探头分析处理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1)如何解决因分辨率不足导致的无法识别的问题;
(2)如何提高暗部或亮部位置人脸识别的准确率;
(3)如何减轻本地计算机的运行压力。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大数据的安防监控探头分析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通过主监控探头采集影像数据,并将影像数据传输到可触摸显示器上显示,同时启动安装在主监控探头外表面的三个增强探头进行拍照,且三个增强探头的画面范围调节至与主监控探头相同,三个增强探头采集的照片存储在本地计算机中;
S2、本地计算机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监控画面中的人脸进行识别,得到时间为T时的头部图像,并将头部图像传输至云服务器中,云服务器通过存储在云服务器中的包含犯罪数据、个人外貌数据和个人身份数据的公民信息与头部图像进行比对,将所有头部图像分为犯罪组、正常组和未识别组,同时将头部图像与公民信息比对的结果作为初步识别结果发送回本地计算机;
S3、本地计算机根据初步识别结果将犯罪组对应的人脸在影像数据中以红色框标记,正常组对应的人脸在影像数据中以绿色框标记,未识别组对应的人脸在影像数据中以灰色框标记,点击红色框后,显示人脸对应的犯罪数据和个人身份数据,点击绿色框时,显示人脸对应的个人身份数据;点击灰色框时,显示增强功能按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内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内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66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