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测量地震应变波的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及其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6799.X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2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田家勇;张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18 | 分类号: | G01V1/18;G01B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10008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量 地震 应变 分量 钻孔 及其 测量方法 | ||
1.一种用于测量地震应变波的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变仪主机、钻孔探头、第一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二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三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四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一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二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和一个垂向应变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其中,
所述钻孔探头为筒体结构;
所述第一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二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三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和第四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环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钻孔探头筒体结构的内壁上,所述第一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二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三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和第四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二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三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和第四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中,相邻两个探头的测量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
所述第一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与第二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环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钻孔探头筒体结构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与第二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处于同一平面,两者相对于所述钻孔探头圆心的夹角为90度;所述第一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与第二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的测量方向倾斜向下,两者测量方向与它们所在平面的夹角为45度;
所述一个垂向应变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设置在所述钻孔探头筒体结构的内壁中间部位,该垂向应变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的测量方向与所述钻孔探头筒体结构的筒壁平行;
所述应变仪主机,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二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三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四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一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二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和一个垂向应变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电气连接,能接收所述第一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二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三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和第四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分别测量钻孔内水平向的四个方向内径相对变化值;接收所述第一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和第二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分别测量钻孔内垂向的两个方向内径相对变化值;以及接收所述一个垂向应变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测量的钻孔内垂向的一个方向应变值,根据接收的各探头的测量值处理得出仪器应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量地震应变波的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二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三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四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一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二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和一个垂向应变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均采用皮米激光干涉仪探头。
3.一种用于测量地震应变波的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所述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的钻孔探头内设置的第一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二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三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四水平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一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第二垂向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和一个垂向应变测量激光干涉仪探头,分别测量得到钻孔内水平向的四个方向内径相对变化值,垂向的两个方向内径相对变化值和垂向的一个方向应变值;
步骤2,将所述步骤1测量得到的钻孔内水平向的四个方向内径相对变化值,垂向的两个方向内径相对变化值,垂向的一个方向应变值发送至所述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的应变仪主机进行处理,通过方位矩阵转化为仪器应变εI;
步骤3,根据所述步骤2得到的仪器应变εI通过耦合矩阵K计算得到入射地震应变波εi。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测量地震应变波的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1中,
测量得到钻孔内水平向的四个方向内径相对变化值Ur(θj)为:
垂向的两个方向内径相对变化值为:
垂向的一个方向应变值为:
所述步骤2中,通过方位矩阵转化为仪器应变εI,具体为:e=OεI (4);
上述式(4)中,
e=[Ur(θ1) Ur(θ2) Ur(θ3) Ur(θ4) Uzr(θ5,z1) Uzr(θ6,z1) Uz(θ7,z0)]T;
所述步骤3中,根据得到的仪器应变εI通过耦合矩阵K计算得到入射地震应变波εi,具体为:εI=Kεi (5);
上式(5)中,耦合矩阵K与岩石的泊松比v有关,为:
κ2=2(1-ν)/(1-2ν);
用入射波的振幅和方位角表示计算得到的入射应变波εi,对于入射地震应变P波则入射应变波εi为:
对于入射地震应变S波则入射应变波εi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未经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679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布式中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蔗糖晶种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