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00kV及以下单芯交联电力电缆绝缘接头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6815.5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0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强卫;胡飞;张俊杰;谢胜海;刘志豪;陆云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8/32 | 分类号: | B29C48/32;B29C48/70;B29C48/86;H02G1/14;B29L31/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添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1 | 代理人: | 黎健任 |
地址: | 519085 广东省珠海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500 kv 以下 交联 电力电缆 绝缘 接头 成型 装置 | ||
一种500kV及以下单芯交联电力电缆绝缘接头成型装置,包括挤注分流器模具、挤注成型机体模具和支撑加热镶件模具,所述挤注分流器模具和支撑加热镶件模具分别固定于所述挤注成型机体模具的两端,熔融胶料由挤注分流器模具的注胶口进入挤注分流器模具后,形成环形均匀出胶进入所述挤注成型机体模具的模腔;本发明的单芯电力电缆绝缘成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现场组装,通过成型装置制作的接头工艺操作方便,出胶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接头领域,尤其是一种500kV及以下单芯交联电力电缆绝缘接头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绝缘接头是电缆线路的附件之一,现有的绝缘接头的线芯多是采用机械连接,连接处接触电阻较大,容易造成发热;也有采用成型装置制作绝缘接头,但目前的成型装置内部结构复杂,体积大,操作极不便,且成型的绝缘接头与电缆主体绝缘之间易存在活动界面,而活动界面内含有微气隙、微水、杂质等有害因素,极易导致界面极化、气隙沿面放电,给电网运行带来严重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500kV及以下单芯交联电力电缆绝缘接头成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500kV及以下单芯交联电力电缆绝缘接头成型装置,包括挤注分流器模具、挤注成型机体模具和支撑加热镶件模具,所述挤注分流器模具和支撑加热镶件模具分别固定于所述挤注成型机体模具的两端,熔融胶料由挤注分流器模具的注胶口进入挤注分流器模具后,形成环形均匀出胶进入所述挤注成型机体模具的模腔;
所述挤注分流器模具包括第一分流器、第二分流器、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所述第一分流器为进胶端,所述第二分流器为进胶端的对端,所述第一分流器和第二分流器合并后外壁形成分流结构,所述分流结构与所述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的内壁配合形成流胶道,所述流胶道在由所述挤注分流器模具进胶后,形成环形均匀出胶,实现对所述挤注成型机体模具模腔的均匀挤注。
优选地,所述分流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分流器的第一分流结构和位于所述第二分流器的第二分流结构;所述第一分流结构设置成使所述第一分流器与第一外模配合形成分流至两侧的第一流道以及两侧往中间逐渐均匀扩散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分流结构设置成使所述第二分流器与所述第二外模形成两侧往中间逐渐均匀扩散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合并形成所述流胶道;所述熔融胶料流出所述第一流道后,分别流至所述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进而形成环形均匀出胶。
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位于所述第一分流器的下端,所述第一外模上设置有进胶口,所述进胶口与所述两侧的第一流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流结构包括分流凸起,所述进胶口分别连通至所述分流凸起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分流器和第二外模底部分别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一螺纹孔,利用螺栓或螺钉锁紧配合;所述第一分流器和第一外模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锁紧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分流器和第二外模分别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一螺纹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相应的,所述第一分流器和第一外模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一螺纹孔也分别设置于其上的法兰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外壁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有第二通孔,利用螺栓和螺母将所述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外壁分别矩形分布有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焊接连接于所述第一外模和第二外模外壁。
优选地,所述挤注分流器模具和所述挤注成型机体模具通过卡槽连接,所述支撑加热镶件模具则通过螺栓或螺钉连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挤注成型机体模具的尾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68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