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乘用车中的空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7066.8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3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施骏业;张耘;李万勇;陈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乘用车 中的 空调 系统 | ||
一种用于乘用车中的空调系统,包括:作为换热末端的平板热管组和空调主体,其中:平板热管组中用于制冷的上平板热管与空调主体中的蒸发器并联并设置于车内顶部作为辅助蒸发器,平板热管组中用于加热的下平板热管组作为热管独立使用,平板热管组内部密封填充制冷剂并通过循环泵驱动制冷剂的流动。本发明将平板热管作为换热末端加入到传统的汽车空调系统之中,本发明结构紧凑、易于安装,表面温度均匀,传热效率较高且制冷与制热模块位置布置符合空气流动模型,与车内环境间采用自然对流与辐射换热的方式,具有舒适、节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汽车空调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乘用车中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系统是整个汽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综合性能优异的汽车空调系统不但可以提升乘务人员驾乘的舒适感,也能大幅减少汽车的排放和能耗。在能源环境日趋严峻的环境之下,对汽车空调进行低能耗、高舒适度的结构改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用于乘用车中的空调系统,将平板热管作为换热末端加入到传统的汽车空调系统之中,本发明结构紧凑、易于安装,表面温度均匀,传热效率较高且制冷与制热模块位置布置符合空气流动模型,与车内环境间采用自然对流与辐射换热的方式,具有舒适、节能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作为换热末端的平板热管组和空调主体,其中:平板热管组中用于制冷的上平板热管与空调主体中的蒸发器并联并设置于车内顶部作为辅助蒸发器,平板热管组中用于加热的下平板热管组作为热管独立使用,平板热管组内部密封填充制冷剂并通过循环泵驱动制冷剂的流动。
所述的上平板热管包括:入口管、出口管、平板热管、设置于车内顶部。
所述的下平板热管组包括:三个并联的平板热管,其分别设置于主副驾驶座底部以及后排座位底部。
所述的下平板热管组的底部依次设有导热硅胶和电加热器。
所述的平板热管包括:铝制平板与吹胀管道,其中:吹胀通道位于铝制平板的一侧,在热管工作时制冷剂流经其中的通道并于外界进行换热。
所述的空调主体包括:依次串联构成回路的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三通阀、膨胀阀和蒸发器,其中: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在通过冷凝器后冷凝为液态并通过储液罐进行中间储存。根据工作模式的不同,液态制冷剂可通过三通阀分别流经膨胀阀后在蒸发器或者平板热管中蒸发为气态后流回压缩机,完成制冷工作循环。
技术效果
本发明利用平板热管本身换热系数高,温度分布均匀的特点,通过自然对流与辐射的换热方式,将其作为车内制冷、制热的换热末端,通过建立的工质循环系统能有效利用发动机余热进行车内采暖。
附图说明
图1为平板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平板热管作为车内换热末端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平板热管作为车内制热末端的布置示意图;
图4为平板热管在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布置示意图;
图5为平板热管利用发动机余热加热的示意图;
图6为平板热管利用电加热片加热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罐3、三通阀4、蒸发器5、平板热管组6、膨胀阀7、循环水泵8、下平板热管9a、9b、9c、铝制平板10、吹胀管道11、导热硅胶12、电加热器13、换热器1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设置于车厢内部的具有平板热管的制冷模块C与制热模块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70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混合图结构化建模的推荐方法与系统
- 下一篇:具有变角全向轮的全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