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县域物种分布数据栅格化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7070.4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8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曹铭昌;乐志芳;李佳琦;于丹丹;刘威;童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F16/5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孙楠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种 分布 数据 栅格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县域物种分布数据栅格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预建立的县域物种分布数据库中的每个物种分布数据和县域行政单元地图的相关县域进行关联,从而批量生成物种分布矢量图;
S2将所示物种分布矢量图批量转成物种分布栅格图;
S3根据物种的海拔分布范围和生态系统类型对所述物种分布栅格图进行校正,得到最终的物种分布栅格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县域物种分布数据栅格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全国野生动植物分布数据库建立所述县域物种分布数据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县域物种分布数据栅格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生成所述物种分布矢量图的过程为:将每个物种分布数据与目标县域地图进行比较,在目标县域行政单元地图中标识出有所述物种分布的特定县域行政单元,提取所述物种的特定县域行政单元的矢量图层,形成物种分布矢量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县域物种分布数据栅格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种分布矢量图通过最大面积原则转换为物种分布栅格图。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县域物种分布数据栅格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面积原则为:所述物种分布矢量图包括若干个所述县域行政单元,当所述物种分布矢量图的栅格只包括一个县域行政单元时,栅格值为县域行政单元的编码值;当栅格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县域行政单元时,则分别计算每个县域行政单元在栅格中的面积并进行比较,将面积最大的县域行政单元的编码值分配给栅格作为栅格值。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县域物种分布数据栅格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海拔校正物种分布栅格图的过程为:逐一判断物种分布栅格图中每一栅格的海拔是否在物种的分布海拔范围之内,若在,则将该栅格赋值为1,若不在,则赋值为空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县域物种分布数据栅格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校正物种分布栅格图的过程为:逐一判断海拔校正后的所述物种分布栅格图中每一栅格的生态系统类型是否与对应物种的生态系统类型相同,若相同,则将该栅格赋值为1,若不同,则赋值为空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县域物种分布数据栅格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物种分布在多个生态系统类型中,则海拔校正后的所述物种分布栅格图中每一栅格的生态系统类型与对应物种的多个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一个相同就赋值为1。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县域物种分布数据栅格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态系统类型的判断具体过程为:将对应物种的生态系统类型分为树形的三层结构,在进行判断时,首先逐一判断物种分布栅格图中每一栅格的生态系统类型是否与最底层的生态系统类型相同,若是则将该栅格赋值为1,若否则判断该栅格的生态系统类型是否与中间层的生态系统类型相同,若是则将该栅格赋值为1,若否则判断该栅格的生态系统类型是否与顶层的生态系统类型相同,若是则将该栅格赋值为1,若否则赋值为空值。
10.一种县域物种分布数据栅格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矢量图生成模块,用于将预建立的物种数据库中的每个物种分布数据和县域地图的相关县域进行关联,从而批量生成物种分布矢量图;
栅格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县域面积大小将所述物种分布矢量图批量转成物种分布栅格图;
校正模块,用于根据物种的海拔分布范围和生态系统类型对所述物种分布栅格图进行校正,得到最终的物种分布栅格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70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