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值端部检测的连接装置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7282.2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1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曾滨;尚仁杰;许庆;董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1M13/00;G01N3/06;G01N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值端部 检测 连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值端部检测的连接装置及检测方法,用于对混凝土结构端面露出的待检测预应力钢绞线进行预应力检测;包括内连接锚具、检测用钢绞线、外连接锚具、反力架、压力传感器、张拉千斤顶、电子位移计和数据采集系统;本发明利用检测用钢绞线、内连接锚具和外连接锚具实现对待检测预应力钢绞线的延长,在待检测预应力钢绞线上依次安装反力架、压力传感器、张拉千斤顶,并安装电子位移计测量张拉千斤顶的油缸的伸出量;对检测用钢绞线进行张拉,读取压力传感器的力值和电子位移计数值,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数据;通过观察力‑位移曲线,当力‑位移曲线突然出现转折,趋于平缓时,该力值就是预应力值;本发明结构简单,检测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应力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切筋后,端部预应力值检测的连接装置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无粘结预应力筋和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无粘结预应力筋和缓粘结预应力筋在施工结束后其端部是通过夹片锚具和承压板固定在混凝土的端面,预应力筋切筋后端部露出锚具,按规范规定不小于30mm,一般也不大于50mm。许多建筑工程在使用若干年后因为要改变使用功能,所以需要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大小进行检测,缓粘结预应力工程也遇到在缓粘结剂固化前检测预应力值大小。通常用的无粘结预应力筋为直径15.2mm的钢绞线,截面积为140mm2,预应力大小一般为14吨~20吨,要测量端部拉力是非常困难的,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现有的千斤顶进行预应力张拉检测至少要留有200mm钢绞线才可以实现,因此,现有的千斤顶无法直接张拉端部露出锚具的30mm~50mm钢绞线并检测预应力值。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操作简单,测量准确的预应力值检测装置及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值端部检测的连接装置,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值端部检测的连接装置,用于对混凝土结构端面露出的待检测预应力钢绞线进行预应力检测;所述待检测预应力钢绞线上套设有与所述混凝土结构端面贴合的承压板,并通过结构内锚具紧固所述待检测预应力钢绞线且顶紧所述承压板;包括:内连接锚具、检测用钢绞线、外连接锚具、施力组件和数据采集系统;
所述内连接锚具包括内锚环和内楔形夹片;所述内锚环套设在所述待检测预应力钢绞线端头,且外部具有螺纹;所述内楔形夹片涨紧在所述待检测预应力钢绞线端头侧壁和内锚环之间;
所述检测用钢绞线的端头与所述待检测预应力钢绞线的端头对应,且同轴布置向所述混凝土结构的反方向延伸;
所述外连接锚具包括外锚环和外楔形夹片;所述外锚环套设在所述检测用钢绞线端头,且端头内部具有螺纹,并与所述内锚环螺纹连接;所述外楔形夹片涨紧在所述检测用钢绞线端头侧壁和外锚环之间;
所述施力组件位于所述混凝土结构端面且与延伸出的所述检测用钢绞线连接,并用于向所述检测用钢绞线施加拉力并检测其受力值和位移值;
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所述施力组件检测的受力值和位移值。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提供检测用钢绞线,通过内连接锚具和外连接锚具的楔形夹片和锚环的连接结构,将待检测预应力钢绞线和检测用钢绞线快速连接形成整体,通过施力组件和数据采集系统的配合能够快速得出预应力值,适于端部通过结构内锚具和承压板固定在混凝土结构端面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缓粘结预应力筋端部预应力检测,结构简单,连接方便,测量精度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锚环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内楔形夹片角度匹配的斜面结构;所述外锚环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外楔形夹片角度匹配的斜面结构。以使得锚环和楔形夹片之间能形成卡接夹紧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72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