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灶的多面风幕抽油烟机和抽油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7388.2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5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方春华;陶玉宁;徐鑫;丁璨;普子恒;黎鹏;吴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危松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多面 抽油烟机 油烟 方法 | ||
一种节能灶的多面风幕抽油烟机和抽油烟方法,包括油烟罩和风机,沿着油烟罩边缘安装有风幕管,风机通过第一进风管连通风幕管,在风幕管上设有多个出风孔,各出风孔出风方向均朝向地面。本发明能够围着油烟罩多面出风,防止油烟从灶台两侧外溢;还可以根据灶台产生油烟量的大小自由控制风幕出风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灶的多面风幕抽油烟机和抽油烟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中国传统烹饪方式易产生较大油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油烟机已成为许多家庭和餐饮店等的必备电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油烟机主要为顶吸式,但是顶吸式抽油烟机主要存在油烟容易外泄、吸油油烟效率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有提出形成风幕从而防止油烟外溢的吸油烟机,例如专利号为201110327839、名称为“一种隐藏式风幕油烟机”,该油烟机风幕模块只是设置在灶台前,厨师炒菜油烟依旧能够从灶台两侧溢出,因此吸油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灶台产生的油烟并不是恒定不变,油烟量是随着厨师的操作而变化,例如厨师颠锅时,锅内油脂会飞溅出锅而被点燃,这时锅内就会突然形成大量油烟,以及厨师对食品进行煎炸时,锅内油烟量也远大于炒菜油烟;而现有技术中的风幕一般是离心风机将风送入具有窄缝的通道而形成得风幕,该风幕对较小油烟隔离效果较好,而面对突然喷出的大量油烟时,油烟依旧能够逃逸,尤其瞬时产生的较大油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灶的多面风幕抽油烟机,能够围着油烟罩多面出风,防止油烟从灶台两侧外溢;还可以根据灶台产生油烟量的大小自由控制风幕出风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节能灶的多面风幕抽油烟机,包括油烟罩和风机,沿着油烟罩边缘安装有风幕管,风机通过第一进风管连通风幕管,在风幕管上设有多个出风孔,各出风孔出风方向均朝向地面。
在风幕管内设有沿着风幕管轴线延伸的隔板,隔板将风幕管分隔成第一风幕腔和第二风幕腔,第一风幕腔通过第一进风管连通风机,第二风幕腔通过进气管连通空气瓶,空气瓶由空压机供气,在进气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由控制装置控制启闭,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单片机和油烟传感器,油烟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磁阀启闭。
还包括颠锅监测装置,所述颠锅监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油烟罩下方灶台灶头内的导管和轴连接在灶台内的摇臂,在导管内设有压杆,压杆上端露出灶头,压杆下端抵靠在摇臂一端,在摇臂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在配重块一侧灶台内设有测距传感器,压杆通过摇臂驱动配重在测距传感器前方上下摆动,测距传感器将监测到信号传送给单片机。
在油烟罩下方灶台灶头两侧分别设有一根曲管,曲管通过第二进风管连通风机,在各根曲管上均连通有多根支管,各根支管是绕着灶头轴线呈螺旋形分布,并且各根支管出风方向均朝向灶头轴线。
当油烟传感器检测到锅内油烟超过预设值时,单片机控制电磁阀开启T秒后关闭。
当锅被颠动时,测距传感器获得信号,测距传感器将获得的信号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电磁阀开启S秒后关闭。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
1、风机送风到油烟罩边缘的风幕管中,由各出风孔喷出形成风幕,并且风幕环绕油烟罩离墙三面,有效防止油烟从灶台两侧外溢。
2、由油烟传感器实时对喷出油烟进行监控,当产生大量油烟时,则单片机控制电磁阀开启,将空气瓶中的空气瞬时大量送入风幕管中,使风幕管瞬时产生大出风量风幕,以对突然喷出的大量油烟予以阻隔,防止爆发油烟外溢。
3、当颠锅监测装置监控厨师在颠锅时,则控制电磁阀开启,利用瞬时产生的大出风量风幕对颠锅产生的爆发油烟予以阻隔。
4、两根曲管中各根支管喷出的气流能够在锅上形成人造龙卷风,将锅中产生的油烟集中吹向油烟罩,进一步防止了油烟外溢。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73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