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草捡拾用自动化打捆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8105.6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7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德文 |
主分类号: | A01F15/02 | 分类号: | A01F15/02;A01F15/04;A01F15/08;A01F15/10;A01D8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上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5 | 代理人: | 朱家龙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捡拾 自动化 打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草捡拾用自动化打捆机,包括固定杆、电机、伸缩缸、传动组件、带传动机构、连杆机构、曲柄机构,固定杆的后端连接有载板,载板设有主动轴,拖拉机上设有电机,电机轴通过传动组件带动主动轴转动;载板底面设有从动轴,主动轴通过带传动机构带动从动轴转动;载板右侧纵向均匀铰接有耙齿,伸缩杆通过连杆机构带动耙齿悬挂提升;载板与打捆箱固接,主动轴另一端通过曲柄机构带动打捆箱内的压块压紧草料。本发明的耙齿能有效对田间散落的秸秆牧草进行捡拾收集,且可实现耙齿作业与非作业状态的自由切换,减轻了劳动负担,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草捡拾用自动化打捆机。
背景技术
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清除田间散落的秸秆,利于秸秆回收再利用和田地农时耕作,需要一种秸秆和牧草快速收集技术装备。
现有的打捆设备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机器操作复杂,需要多人配合使用;(2)对于田间散落的秸秆牧草无法进行有效的回收。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散草捡拾用自动化打捆机。
在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510519494.9 )中也记载有一种圆捆打捆机,提到现有打捆机拣料拾取机构的拾取秸秆不彻底,喂料机构易堵塞;且现有的抽绳机构为外抽绳机构和内抽绳机构,进行打捆绳缠绕时容易打结,而且每捆打捆绳还有剩余的余料,剩余的余料不能再次使用造成余料浪费,工作效率低;其记载的技术方案整体结构以及操作相对也较复杂,且并未提及对散落秸秆等物料进行捡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秸秆打捆作业中存在的操作复杂以及无法有效对散落秸秆进行回收的技术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散草捡拾用自动化打捆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草捡拾用自动化打捆机,包括固定杆、电机、伸缩缸、传动组件、带传动机构、连杆机构、曲柄机构,所述固定杆的后端连接有载板,所述载板顶面左侧纵向设有主动轴,所述电机输出端的电机轴通过传动组件带动主动轴转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轴、蜗杆、蜗轮,所述载板为矩形板且左端面凸出有半圆板,半圆板顶面上横向设有第三单耳座,所述电机输出端的电机轴外端设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外端设有贯穿第三单耳座的转轴,所述转轴外端同轴固接有蜗杆;所述载板顶面左侧纵向设有一对第一单耳座,两座第一单耳座内纵向设有贯穿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中段位于两座第一单耳座之间位置处套设有蜗轮,所述蜗轮位于蜗杆正下方位置处且与蜗杆啮合;
所述载板底面右侧纵向设有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一端位于载板同一侧位置处通过带传动机构带动从动轴转动,所述带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传动带,所述载板底面右侧纵向设有一对第二单耳座,两座第二单耳座内纵向设有贯穿的从动轴,所述主动轴一端位于载板外侧位置处套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从动轴位于第一皮带轮同一端位置处套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共同套设有传动带,且位于传动带同一侧的主动轴外端、从动轴外端均螺纹连接有定位帽;
所述载板右侧纵向均匀铰接有耙齿,所述伸缩缸伸缩端的伸缩杆通过连杆机构带动耙齿悬挂提升,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伸缩杆外端均设有第一双耳座,所述第一双耳座上均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载板后端面纵向均匀设有第三双耳座,每座所述第三双耳座上均铰接有耙齿;所述耙齿顶面中部均设有第二双耳座,第二双耳座纵向设有贯通所有第二双耳座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对应一侧的第一连杆另一端铰接;
所述载板另一侧通过连接板与打捆箱固接,所述主动轴另一端通过曲柄机构带动打捆箱内的压块压紧草料,所述曲柄机构包括转盘、第一曲柄杆、第二曲柄杆、曲柄轴,所述主动轴另一端套设有转轮,所述转轮外端面套设转盘,所述转盘外端面通过连轴连接有第一曲柄杆,所述打捆箱内侧面凹陷有限位槽,所述打捆箱内设有与第一曲柄杆对应的第二曲柄杆,所述第二曲柄杆一端通过曲柄轴与第一曲柄杆另一端铰接,所述曲柄轴活动卡设在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曲柄杆另一端设有压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德文,未经朱德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8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