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胶囊滴料盘以及微胶囊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8429.X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1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袁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东圣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3/04 | 分类号: | B01J1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西南华渝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0270 | 代理人: | 郭桂林 |
地址: | 400020 重庆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胶囊 滴料盘 以及 | ||
本发明属于微胶囊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微胶囊滴料盘,包括滴盘,滴盘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分布板,分布板将空腔分隔为进液腔和气腔;滴盘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座,进气座与气腔连通,滴盘底壁上可拆卸连接有多个出气座,出气座内部开设有连通气腔和气腔外部的气孔,分布板下侧设有多个通针,气孔内部的下侧设有导向壁;成型装置包括料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微胶囊机,包括混料装置、输送装置、成型装置和上述微胶囊滴料盘,混料装置搅拌桶;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泵;成型装置包括料桶。本发明使每次制得的微胶囊粒径大小比较一致,制作过程易于控制,且可重复性好,能够批量的制作出大小均匀的微胶囊,为工业生产提供较好的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胶囊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胶囊滴料盘以及微胶囊机。
背景技术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利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覆成具有功能性核壳结构包含物的技术。微胶囊技术至今已推广到包含医学、农药学、香料学、涂料学以及食品科学、化妆品的制备等不同领域。一些物质经微胶囊化后能够以微细状态的芯材形式被储存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其颜色、外形、耐热性、溶解性、体积、质量等都会改变。微胶囊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①微胶囊化可以使物料形态改变,从而改变物料的存在状态、质量和体积;②微胶囊化可以控制芯材释放,控制芯材释放时间、释放速率、释放含量,通过微胶囊化使易挥发物质得到有效保护并在合适的时候释放出来;③掩盖不良风味,降低其挥发性,通过微胶囊壁材的遮蔽作用可以掩盖芯材自身的不良气味,降低其挥发性;④隔离物料间的相互作用,保护敏感性物料,将比较敏感的物料成分进行微胶囊化,既可以保护其不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提高其稳定性,又可以避免其与其他成分接触后相互作用,发生不良反应;⑤提高芯材稳定性,保护其有效成分;⑥降低防腐剂、保鲜剂等直接对食品或人体产生危害。
现有的微胶囊机通常对于微胶囊的成型控制不精准,如公开号为CN108160014A的中国专利申请,仅通过喷嘴来控制微胶囊的粒径,很难保证微胶囊粒径的一致性,导致制备出的微胶囊粒径不一,成品率不高;而且通过喷嘴生产只能一滴一滴的依次形成液滴,导致生产效率低,而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则需要多个喷嘴同时工作,但也还是存在生产成本高、设备过多控制较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胶囊滴料盘以及微胶囊机,使每次制得的微胶囊粒径大小比较一致,制作过程易于控制,且可重复性好,能够批量的制作出大小均匀的微胶囊,为工业生产提供较好的支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胶囊滴料盘,包括滴盘,滴盘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分布板,分布板将空腔上部和下部分隔为进液腔和气腔;滴盘顶部固定连接有可与供气源连通的进气座,进气座下端向下延伸至气腔内并与气腔连通,滴盘底壁上设有多个出气座,出气座内部开设有连通气腔和气腔外部的气孔,分布板下侧设有多个通针,多个通针与多个出气座分别上下正对,通针上端与进液腔连通,通针下端向下延伸至出气座的气孔内,气孔内部的下侧设有将气体导向通针下方的导向壁。
本方案原理及效果:使用时,物料输送至滴盘的进液腔中,同时通过供气源向进气座内输送气体。
由于分布板上设有与进液腔连通的通针,因此物料会流入通针内并沿着通针向下流动,当液体物料流至通针下端口时会形成水滴状向下滴落,同时控制输送泵的流速使通针每向下滴落一颗液滴输送泵转动一下,从而控制每次滴落的液滴的大小和流速都是一致的。在此过程中,气体从进气座流入气腔内,再流入气孔内,气体流动的过程中对通针内的液体具有冷却作用,使液体从通针下部滴落时能够快速形成液滴状。而且,由于通针下端位于气孔处,气孔内部的下侧设有将气体导向通针下方的导向壁,所以气体从气孔流出时会在通针下端开口处形成风流,当液体通针下端形成液滴时风流能够对液滴施加向下的力将其与通针内其他的液体分割脱离,同时可以通过供气源控制风流的大小,从而通过风流和输送泵一同实现对液滴大小和流速的控制,进而保障制得的微胶囊粒径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东圣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东圣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84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