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同变形状态下盾构隧道接缝防水性能的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8917.0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6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梅;刘杰;卜祥洪;冯世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同 变形 状态 盾构 隧道 接缝 防水 性能 试验 方法 | ||
1.一种不同变形状态下盾构隧道接缝防水性能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十个步骤,步骤一:防水试验基座制作、步骤二:可更换密封垫槽制作、步骤三:密封垫制作、步骤四:可更换密封垫槽固定、步骤五:密封垫固定、步骤六:试验装置拼装、步骤七:密封垫压缩、步骤八:水压施加、步骤九:试验观测和记录、步骤十:改变试验工况;
步骤一:防水试验基座制作,制作防水试验基座主体(11),采用机床切割和铣槽等工艺精密加工方框形槽(12)和输水管道(13);
步骤二:可更换密封垫槽制作,制作可更换密封垫槽主体(21),并采用机床切割和铣槽等工艺精密加工密封垫槽(22);
步骤三:密封垫制作,将条形密封垫(3)围绕成方框形,在角点处采用热熔粘结处理;
步骤四:可更换密封垫槽固定,将可更换密封垫槽(2)粘贴于防水试验基座(1)的方框形槽(12)内并压实,对缝隙进行填充和防水处理;
步骤五:密封垫固定,将密封垫(3)粘贴于可更换密封垫槽(2)的密封垫槽(22)内并压实;
步骤六:试验装置拼装,将上下两个安装有可更换密封垫槽(2)和密封垫(3)的防水试验基座(1)的密封垫(3)侧相对拼装,两者对接要精确,避免上下防水试验基座(1)之间出现错台;拼装完成后,上下防水试验基座(1)与其内相嵌的两个可更换密封垫槽(2)、两条密封垫(3)之间形成内空腔;将拼装后的装置整体放至到反力架(4)内;将若干个千斤顶(5)放置于拼装后的装置顶部与反力架(4)之间,调整若干个千斤顶(5)位移加载量使反力架(4)、千斤顶(5)、拼装后的装置三者紧密接触,若干个千斤顶(5)合力的作用中心应与拼装后的装置的受力中心重合,防止出现偏压现象;利用水管(7)将下防水试验基座(1)的输水管道(13)下口与水压加载装置(6)连接;将水压表(8)直接与上防水试验基座(1)的输水管道(13)上口连接;
步骤七:密封垫压缩,通过千斤顶(5)位移加载方式对拼装后的装置加压,使其压力作用于上防水试验基座(1)顶部,将上下防水试验基座(1)之间的密封垫(3)压缩至指定值,并保持压缩量恒定;
步骤八:水压施加,利用水压加载装置(6)向拼装后的装置内空腔逐级施加水压力,以此测试密封垫(3)在不同变形状态下的防水能力;
步骤九:试验观测和记录,观察并记录密封垫(3)处的渗漏水量和水压表(8)压力值;
步骤十:改变试验工况,通过改变密封垫(3)压缩量或更换具有不同内轮廓的密封垫槽(2),重复步骤三至九,综合研究接缝不同变形状态对密封垫(3)防水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防水控制指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为完成该步骤而设计了特有装置防水试验基座(1),该装置包括防水试验基座主体(11)、方框形槽(12)和输水管道(13);
所述的防水试验基座主体(11)为四棱柱体结构且水平截面呈正方形;所述的方框形槽(12)位于防水试验基座主体(11)顶面,在防水试验基座主体(11)水平面呈同心方框形,方框形槽(12)垂直截面呈倒梯形;所述的输水管道(13)贯通位于防水试验基座主体(11)水平面中心,并沿垂直方向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为完成该步骤而设计了特有装置可更换密封垫槽(2),该装置包括可更换密封垫槽主体(21)和密封垫槽(22);
所述的可更换密封垫槽主体(21)水平截面呈方框形,垂直截面呈U字形,且外轮廓尺寸与防水试验基座(1)的方框形槽(12)内轮廓尺寸一致,选用硬度较大的材料制作,并采用机床切割和铣槽等工艺精密加工;所述的密封垫槽(22)位于可更换密封垫槽主体(21)顶面,在可更换密封垫槽主体(21)水平面呈同心方框形,密封垫槽(22)垂直截面呈倒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密封垫3水平截面呈方框形,垂直截面呈带孔、带齿六边形,且外轮廓带齿一侧三边尺寸与可更换密封垫槽2的密封垫槽22内轮廓尺寸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89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