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铜磁铁矿石的湿式预选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0968.7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1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孙业长;陈孝文;刘建华;邓秀兰;李保章;耿希华;李美鲜;金振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1/02 | 分类号: | B03C1/02;B03C1/005;B03C1/30;B04C9/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侯晔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铁 矿石 预选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铜磁铁矿石的湿式预选工艺,属于矿石选矿技术领域。它包括如下步骤,含铜磁铁矿石原矿进行破碎,破碎产品进行筛分,对筛分后的铜磁铁矿石颗粒进行湿式磁选选别,磁选选别后的精矿产品给入球磨机球磨;湿式磁选的尾矿进行筛分,筛分后的筛上产品直接排尾可减少后续球磨作业的磨矿量,节约选矿生产成本,又尽可能的避免铜元素的损失,筛上产品作为建材产品出售增加效益;将球磨后的排矿、筛下产品给入水力旋流器进行分级,将水力旋流器的沉砂返回一段球磨机,形成闭路磨矿;水力旋流器的溢流产品进入后续的选别作业进行磁铁矿与黄铜矿选别,从而达到铜元素应收尽收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铁矿石选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铜磁铁矿石的湿式预选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矿山资源开采速度的逐年加快,我国的矿山资源已日趋于富矿少,贫矿多,矿石性质差,结晶粒度细,选别困难的局面,面对矿石这种“贫、细、杂”的实际状况,传统的选矿工艺也逐渐被取代,取而代之的是选矿工艺的高效化,智能化和对不同矿石性质的针对性设计。随着矿石性质的逐年变差,开采品位的逐年降低,给选矿厂的运营成本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由于矿石品位低下,造成矿石入磨品位低,入磨量大,磨矿成本高,效率低,针对此情况,对于贫矿的磨前预选工艺成为了选矿厂选矿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含铜磁铁矿石的原矿铁矿石若采用常规的磁滑轮干选预选抛尾技术,由于黄铜矿为弱磁性矿物,将与脉石矿物一同进入尾矿中,导致铜元素大量损失在尾矿中,产生铜资源浪费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876214A,公开日:2018年4月6日,公开了一种含铜磁铁矿石分选方法,解决了传统“先磁后浮”工艺中磁选作业铜的损失率高、铁精矿硫含量易超标等问题。该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按照下述方式进行的:(1)原矿经过磨矿后先进行弱磁粗选后一部分得到弱磁选尾矿,一部分进入磁场筛选机精选得到铁精矿和磁场筛选机尾矿;(2)弱磁选尾矿和磁场筛选机尾矿经过浮选后得到铜精矿和尾矿。该发明针对含铜矽卡岩型磁铁矿石,采用弱磁粗选-磁场筛选机精选的方法回收铁,磁选尾矿再经过浮选的方法回收铜。但该发明没有预选作业,原矿直接磨矿,没有实施“能抛早抛”,选矿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含铜磁铁矿石原矿的预选工艺中铜元素被过早的抛尾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铜磁铁矿石的湿式预选工艺,采用湿式磁选,并将湿式磁选选别的尾矿进行筛分,其筛上产品作为建材产品销售;其筛下产品与一段球磨排矿给矿水力旋流器,形成闭路磨矿。水力旋流器的溢流产品进入后续的选别作业进行磁铁矿与黄铜矿选别。本发明通过对含铜磁铁矿实施磨前预选工艺,实施“能抛早抛”,不但达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而且综合利用了尾矿作建材产品,对铜元素也达到了应收尽收的技术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铜磁铁矿石的湿式预选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一、破碎及筛分:含铜磁铁矿石原矿进行破碎,破碎产品进行筛分,筛下物为含铜磁铁矿石碎矿产品;
步骤二、湿式粗颗粒选别和球磨:对筛分后的铜磁铁矿石颗粒进行湿式磁选选别,磁选选别后的精矿产品给入球磨机球磨;
步骤三、尾矿产品的筛分:湿式磁选选别的尾矿进行筛分,筛分后的筛上产品,铜元素含量低,可以直接排尾,即可减少后续球磨作业的磨矿量,节约选矿生产成本,又尽可能的避免铜元素的损失;
步骤四、水力旋流器分级:将步骤二球磨后的排矿和步骤三筛分后的筛下产品给入水力旋流器进行分级,将水力旋流器的沉砂返回球磨机再磨;水力旋流器的溢流产品进入后续的选别作业进行磁铁矿与黄铜矿选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马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09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