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超高层建筑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1236.X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1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陆珏;郑波;黄天荣;史晓萍;王伟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B5/00;G08B25/08;A62C37/14;A62C37/11;A62C31/02;G16Y10/80;G16Y40/10;E03B7/04;E03B7/07;E03B7/09 |
代理公司: | 苏州科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5 | 代理人: | 周亮 |
地址: | 20199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技术 超高层建筑 监测 方法 | ||
1.一种超高层建筑的物联网监测装置,包括报警阀(1)、配水管道(2)、短立管(3)、喷头(4)、物联网监测信息采集系统(5),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阀(1)设置于配水管道(2)的前端,既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又起到启动消防水泵的作用,所述配水管道(2)设置于高层建筑各楼层之间,用于向高层建筑各个位置供水,所述短立管(3)设置于配水管道(2)的末端,用于连接喷头(4),所述喷头(4)设置于短立管(3)下方,用于洒水将目标区域喷湿,所述物联网监测信息采集系统(5)与报警阀(1)和配水管道(2)相关联,用于监测高层建筑的安全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超高层建筑的物联网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道(2)包括配水干管(201)、配水管(202)、配水支管(203)、信号阀(204),所述配水干管(201)与多根配水管(202)连接,向配水管(202)供水,所述配水管(202)设置在配水干管(201)后方,与多根配水支管(203)连接,向配水支管(203)供水,所述配水支管(203)设置在配水管(202)后方,与短立管(3)连接,向所述喷头(4)供水,所述配水管(202)采用“双配水管(202)供水”的布置方式,两根配水管(202)呈环状布置,所述环状配水管(202)的前方配水干管(201)上设置有报警阀(1),所述环状配水管(202)的竖管两端和短立管(3)的前方配水支管(203)上设置有信号阀(20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超高层建筑的物联网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阀(1)包括压力开关(101)、水力警铃(102)、水流指示器(103),所述报警阀(1)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所述压力开关(101)和水流指示器(103)设置在配水干管(201)上,压力开关(101)与消防水泵连接,所述水力警铃(102)设置在配水管(202)和配水支管(203)的接头处,所述水力警铃(102)、水流指示器(103)内部设置有信号发送装置,与物联网监测信息采集系统(5)连接,所述压力开关(101)、水力警铃(102)、水流指示器(103)内部均设置单独的报警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超高层建筑的物联网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报警阀(1)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配水干管(201)上,所述报警阀(1)前配水干管(201)采用环状布置方式,不同的报警阀(1)所控制的配水管道(2)采用隔层布置的方式,同一楼层相同目标区域设置有多个喷头(4),所述多个喷头(4)分别由不同的报警阀(1)控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超高层建筑的物联网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4)采用下垂型喷头,紧贴室内吊顶下方布置,或者,所述喷头(4)采用吊顶型喷头,采用隐蔽安装的布置方式,埋设在吊顶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超高层建筑的物联网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4)采用快速响应洒水喷头,每层楼层喷头数量有若干个,同一楼层相邻喷头采用矩阵形式排布,每一横排、每一纵列相邻喷头与不同的配水干管(201)连接,每根配水干管(201)上均设置有报警阀(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超高层建筑的物联网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监测信息采集系统(5)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所述感知层包括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水质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设置于消防水泵进水和出水总管上,所述水位传感器和水质传感器设置于消防水箱和消防传输水箱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超高层建筑的物联网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层采用包括中央数据处理器(503)、加载APP功能的显示终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通知、报警、形成评估报告,供不同的使用对象应用,消防水泵房设置有视频采集终端,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监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未经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123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