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脑血管患者用康复床体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2148.1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9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7/00 | 分类号: | A61G7/00;A61G7/05;A61G7/057;A61G7/07;A61G7/075;A61H1/0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卫锋 |
地址: | 550004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脑血管 患者 康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脑血管患者用康复床体,包括床体,能够活动设置在床体两侧的训练装置,以及设置在床体上的服务器设备;服务器设备包括服务器本体,用与拍摄的脑血管患者行为的拍摄单元,以及用与播放医护人员指导行为的显示屏;服务器本体包括CPU模块、控制模块、存储模块、GPRS模块;CPU模块能够通过GPRS模块与移动终端连接,存储模块用与存储移动终端传输信息以及可以与外部移动存储设备连接用与存储预存信息;CPU模块通过控制模块与训练装置连接;本发明基于物联网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医护人员在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被动被动训练时进行指导,更利于患者的康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脑血管患者用康复床体。
背景技术
脑血管疾病是一组急性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脑血管病目前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致残率、患病率、死亡率都很高,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而脑血管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出现肢体和行为异常,可遗留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会对患者以后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为家庭带来较重的负担。
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所进行的康复不仅仅是进行运动训练,应当对患者采取一切措施来减轻患者残疾和残障的状态。
现有技术中针对脑血管患者的康复装置基本都是采用运动康复训练的方式。但是由于脑血管患者多会出现半身不遂的状况,其根本无法进行实际的使用,而在实际的脑血管患者康复训练中也多采用被动运动,整个训练过程是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单纯的机械化的训练装置是无法适用于脑血管患者的使用。
而在实际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掌握到脑血管患者康复训练的专业知识,这就为患者生活中的训练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脑血管患者用康复床体;本发明装置基于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脑血管病患者家属在生活中与医护人员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行为指导,使得不具备专业康复知识的家属也能够对患者进行专业的训练,能够极大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脑血管患者用康复床体,包括床体,能够活动设置在床体两侧的训练装置,以及设置在床体上的服务器设备;
所述床体包括床体支体,能够活动设置在床体支体上的床板,能够活动设置在床体支体两侧的边护架,以及能够放置在所述床板上的床垫;所述床体支体两侧设置有安装底座,所述边护架下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能够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底座上;
所述训练装置下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能够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
所述服务器设备包括服务器本体,用与拍摄的脑血管患者行为的拍摄单元,以及用与播放医护人员指导行为的显示屏;所述服务器本体包括CPU模块、控制模块、存储模块、GPRS模块;所述CPU模块能够通过GPRS模块与移动终端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与存储移动终端传输信息以及可以与外部移动存储设备连接用与存储预存信息;所述CPU模块通过控制模块与训练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床垫采用充气式防褥疮垫;所述充气式防褥疮垫包括防褥疮垫本体,以及与防褥疮垫本体连接的充气调节槽;所述防褥疮垫本体包括能够设置在床板上的连接底板,设置在所述连接底板上的弹性垫,以及设置在弹性垫上的充气囊块;所述充气囊块有多个,多个充气囊块均匀分布在弹性垫上表面,且每列充气囊块之间互相连通;所述充气调节槽包括至少三个进气槽,三个进气槽间隔均匀分别与每列最外端的充气囊块连接;所述床体支体内部设置有充放气设备,所述充放气设备分别与进气槽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在实际操作中实现至少一个进气槽控制的充气囊块与其余的充气囊块充、放气的状态不一致,即此进气槽控制的充气囊块为干瘪状态,其余为充盈状态;然后周期性的进行轮换,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同一位置的充气囊块与患者进行长时间的接触,能够有效地防止痤疮的生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医科大学,未经贵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21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