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Namenode的高效元数据构建和RPC性能提升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22288.9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1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马秉楠;惠榛;郭舒;沈时军;李春程;刘德朋;贾思宇;王振宇;李斌斌;王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F16/182;G06F9/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邱晓锋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namenode 高效 数据 构建 rpc 性能 提升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面向Namenode节点的高效元数据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性能测试工具中的创建文件功能构造文件对象;
在内存中虚拟出仅有基本结构的Datanode节点,通过虚拟的Datanode节点构造文件块对象;
由构造的文件对象和文件块对象,构成Namenode内存元数据;
所述通过虚拟的Datanode节点构造文件块对象,包括:
在内存中初始化一定数量的TinyDatanode对象,并注册到Namenode中;其中TinyDataNode表示内存中虚拟出来的仅有基本结构的Datanode;
通过HDFS的客户端协议请求Namenode进行块创建,同时将favoredNodes参数设定为初始化的TinyDatanode;
以多线程的方式执行上述逻辑,完成虚拟块的创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的Datanode节点的字段包含:名称空间信息、Datanode注册信息、块信息列表。
3.一种HDFS的RPC性能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构建的元数据,构造与生产环境相符的Namenode负载状态;
基于与生产环境相符的Namenode负载状态,进行Namenode内部扩展和集群扩展,实现RPC性能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menode内部扩展,是对Namenode全局锁进行垂直切分,在Namenode内部将与RPC调用有关的重要数据结构进行垂直切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群扩展,包括:
增加集群中Namenode节点的数量,增加的Namenode节点保持工作状态;
将Namenode节点与HDFS特定路径相绑定,实现Namenode间的隔离和均衡,所有Namenode相互协作,共同管理整个集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Namenode节点与HDFS特定路径相绑定,实现Namenode间的隔离和均衡,包括:
为每个Namenode设置一个全局唯一的节点标识,集群通过节点标识管理多个Namenode;
将所有的Datanode存储块抽象为逻辑上的块池,每一个块都有唯一的标识ID,通过将Namenode和逻辑上的块池绑定实现Namenode间的隔离;
将Namenode的Namespace和对应的块池绑定在HDFS集群的特定目录下,实现集群的均衡。
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方法的指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未经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228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