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2289.3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2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朋国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E05B1/00;E05B9/00;E05B15/00;E05B17/2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粤捷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3 | 代理人: | 张谦 |
地址: | 528463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破坏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包括锁壳和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安装在锁壳内部右端面上侧,所述触摸屏下侧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内安装把手,所述滚动轴承下侧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上端面中部位置固定支板,所述支板上端固定筒圈,所述筒圈内活动安装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内设有方形内腔,所述方形内腔内安装微型电动推杆,所述微型电动推杆活动端安装方形罩,所述方形罩安插在方形孔内,所述方形罩外表面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所述锁壳内部右端面下侧安装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焊接有单片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实现传动轴与把手的分离,还达到提高第一直螺纹管和第二直螺纹管安装的机械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属于锁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智能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是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使用非机械钥匙作为用户识别ID的成熟技术,如指纹锁、指静脉锁。
目前,智能锁具上的传动轴与把手大都为固定连接,智能锁具在未开启的情况下,在人为恶意大力晃动过程中,把手等安装部位容易受损坏,同时锁壳上用于安装螺丝的直螺纹管结构简单,直螺纹管与锁壳的接触面积小,被人为恶意损坏的概率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防破坏锁具,包括锁壳和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安装在锁壳内部右端面上侧,所述触摸屏下侧设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外圈与锁壳固定连接,所述滚动轴承内安装把手,所述把手另一端贯穿锁壳延伸至锁壳右侧,所述滚动轴承下侧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与锁壳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条上端面中部位置固定支板,所述支板上端固定筒圈,所述筒圈内活动安装传动轴,所述筒圈环形侧面上侧开设限位槽,所述传动轴右端外表面安装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限位槽延伸至筒圈外侧,所述传动轴左端固定方形块,所述传动轴内设有方形内腔,所述传动轴左端外表面下侧开设进线口,所述方形内腔内安装微型电动推杆,所述微型电动推杆活动端安装方形罩,所述方形罩安插在方形孔内,所述方形罩外表面上安装压力传感器,所述锁壳内部右端面下侧安装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焊接有单片机,所述压力传感器输出端与单片机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型电动推杆输入端与单片机输出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壳内部上下两侧均安装第一连板,所述第一连板与锁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板下侧安装第二连板,所述第二连板与锁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之间设有第一直螺纹管和第二直螺纹管,所述第一直螺纹管和第二直螺纹管均固定在锁壳内部右端面,所述第一直螺纹管环形侧面上侧固定第一加强条,所述第一加强条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板下端面,所述第一直螺纹管环形侧面下侧固定第二加强条,所述第二加强条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板上端面,所述第二直螺纹管环形侧面下侧固定第三加强条,所述第三加强条另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板上端面,所述第二直螺纹管环形侧面上侧固定第四加强条,所述第四加强条另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板下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方形罩外表面开设安装孔,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安装孔内,且压力传感器与方形孔内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锁壳右端面开设通孔,所述滚动轴承设置在通孔右侧,所述把手贯穿通孔延伸至锁壳右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板上端面前后两侧边缘处均固定多个第一三角板,所述第一三角板与锁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板上端面前后两侧边缘处均固定多个第二三角板,所述第二三角板与锁壳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条和第二加强条与第一连板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三加强条和第四加强条与第二连板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朋国,未经李朋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22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多重定位的追踪装置
- 下一篇:一种摄像头异常处理方法及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