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nGaN图形衬底模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红光Micro-LED芯片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4621.X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4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周圣军;万辉;宫丽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16 | 分类号: | H01L33/16;H01L33/20;H01L33/24;H01L33/06;H01L33/3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李艳景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ngan 图形 衬底 模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红光 micro led 芯片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InGaN图形衬底模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红光Micro‑LED芯片中的应用。该图形衬底模板依次包括衬底、GaN层、模板层、GaN六棱锥阵列和InGaN六棱台阵列;其中:所述模板层内部有贯穿模板层的GaN圆台或六棱台阵列;所述GaN六棱锥阵列从GaN圆台或六棱台阵列上继续生长得到;所述InGaN六棱台与GaN六棱锥共轴线,并将GaN六棱锥完全覆盖,所述InGaN六棱台和所述GaN六棱锥侧壁均为{10‑11}晶面。该图形衬底模板的In组分含量高,可直接生长In组分含量在25~35%的铟镓氮基红光Micro‑LED,并显著增强芯片的光提取效率,适用于水平、倒装和垂直多种不同结构的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Micro-LED芯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nGaN图形衬底模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红光Micro-LED芯片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三元合金InGaN被广泛用作氮化物发光二极管中的InGaN量子阱。目前,采用低In组分的InGaN量子阱已经量产出蓝光和绿光LED芯片,而红光LED芯片主要采用GaAs材料。采用同种体系的铟镓氮材料实现红、绿、蓝三基色LED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使LED芯片的发光颜色达到红色,InGaN量子阱中的铟含量至少需要增加到25~35%。目前的技术中,InGaN量子阱生长在GaN薄膜的c面上。由于InGaN与GaN存在较大的晶格失配,InGaN材料中In组分含量越高晶格失配比越大。随着In组分的增加,InGaN量子阱中的压应变逐渐增强。一方面,更强的压应变导致晶体质量下降,降低了芯片的内量子效率。另一方面,压应变会引起压电极化,产生内建电场,内建极化电场使半导体的能带倾斜,电子-空穴对空间分离、波函数交叠量减少,引起发光效率下降、发光峰(吸收边)红移,这种现象被称为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因此,在c面生长的InGaN材料中,In组分含量越高,压应力越大,InGaN材料的生长越困难。一般在GaN层上生长的InGaN组分中In组分最高含量约15%,无法达到红光LED的InGaN量子阱中In组分含量的要求。因此,现有技术难以实现InGaN基红光LED芯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nGaN图形衬底模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红光Micro-LED中的应用。该InGaN图形衬底模板的InGaN层的In组分含量约20%,与红光InGaN量子阱之间的In组分含量差小,可在该图形衬底模板上直接生长In组分含量在25~35%的铟镓氮基红光Micro-LED。同时该衬底模板中的空气间隙结构可显著增强红光Micro-LED芯片的光提取效率,适用于水平结构、倒装结构和垂直结构多种不同结构的LED芯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InGaN图形衬底模板,依次包括衬底、GaN层、模板层、GaN六棱锥阵列和InGaN六棱台阵列;其中:
所述模板层内部有贯穿模板层的GaN圆台或六棱台阵列,所述GaN圆台或六棱台中上底面面积大于下底面;
所述GaN六棱锥阵列为从所述GaN圆台阵列或GaN六棱台阵列上继续生长GaN晶体得到的;
所述InGaN六棱台阵列中InGaN六棱台下底面位于模板层上,下底面面积大于上底面,轴线与所述GaN六棱锥轴线重合,高度大于所述GaN六棱锥的高度;所述InGaN六棱台下底面的外接圆直径大于所述GaN六棱锥底面外接圆直径,所述InGaN六棱台下底面的六条边平行于所述GaN六棱锥底面的六条边,且所述InGaN六棱台和所述GaN六棱锥侧壁六个面均为{10-11}晶面。
按上述方案,所述GaN六棱锥阵列中,所述GaN六棱锥底面的边长为200~300nm,高度为150~300nm。
按上述方案,所述InGaN六棱台阵列中,所述InGaN六棱台下底面边长为800~5000nm,上底面边长为100~4500nm,高度为800~5000nm。
按上述方案,所述InGaN六棱台中In的含量为1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46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