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空燃比和延时响应的排温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24738.8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6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秦龙;刘磊;田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P5/15 | 分类号: | F02P5/15;F02D41/14;F02D3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李斯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延时 响应 保护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空燃比和延时响应的排温保护方法,涉及发动机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步骤:当发动机的实际排温到达排温预设限值时,延迟响应时间;获取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确定实际点火效率下的目标空燃比加浓系数;对目标空燃比加浓系数进行约束得到输出空燃比加浓系数,将输出空燃比加浓系数补偿至空燃比请求控制中,直至实际排温低于排温预设限值。本申请,在延迟响应时间后,对目标空燃比加浓系数进行约束得到输出空燃比加浓系数,并将输出空燃比加浓系数补偿至空燃比请求控制中,即可通过优化空燃比,至实际排温低于排温预设限值,因此,通过空燃比和延迟响应时间的设置,可实现良好的排温保护,且不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燃比和延时响应的排温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油耗法规要求,在车用汽油电喷发动机领域,越来越广泛地采用涡轮增压(Turbo-charging)结合缸内直喷(GDI),以有效提升发动机瞬态响应,改善传统增压技术的响应延迟。由于直喷吸热使得缸内温度降低,充气系数提高2%~3%,进而获得了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大幅度改善。小排量废气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取代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是实现节油与降低碳排放量最为主流的核心技术路线之一。但是,由于小型化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大负荷工况下热负荷较大,如果发动机长时间运行在大热负荷工况下,对发动机零部件和润滑系统造成性能和寿命的伤害,因此需要控制排气系统的温度。
相关技术中,降低排温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直接降低空燃比或者降低扭矩实现。但是,上述方法均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发动机的动力性来实现排温的保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之一,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空燃比和延时响应的排温保护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排温保护过程中降低了发动机动力性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空燃比和延时响应的排温保护方法,其包括步骤:
当发动机的实际排温到达排温预设限值时,延迟响应时间;
获取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确定实际点火效率下的目标空燃比加浓系数;
对目标空燃比加浓系数进行约束得到输出空燃比加浓系数,将输出空燃比加浓系数补偿至空燃比请求控制中,直至实际排温低于排温预设限值。
一些实施例中,直至实际排温低于排温预设限值之后,还包括:
再经过响应时间后,退出空燃比加浓控制,并设置空燃比加浓系数为1。
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实际点火效率下的目标空燃比加浓系数之前,还包括:
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确定基本点火角和最小点火角;
根据基本点火角对应的基本点火效率、以及最小点火角对应的最小点火效率,基于预存的对应列表,确定基本点火效率下的第一空燃比加浓系数,开始加浓的点火效率及其对应的第二空燃比加浓系数,以及最小点火效率下的第三空燃比加浓系数。
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实际点火效率下的目标空燃比加浓系数,具体包括:
当实际点火效率大于或等于开始加浓的点火效率时,以第一空燃比加浓系数作为目标空燃比加浓系数;
当实际点火效率等于最小点火效率时,以第三空燃比加浓系数作为目标空燃比加浓系数;
否则,根据第一空燃比加浓系数、第三空燃比加浓系数、实际点火效率、最小点火效率、以及开始加浓的点火效率,计算得到目标空燃比加浓系数。
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确定基本点火效率下的第一空燃比加浓系数的第一对应列表,具体包括:
依次设置多个发动机转速和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47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