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和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5474.8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7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蒲世民;刘奇;贾群;吴建君;汪江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H01L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付生辉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控基板 显示装置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和制作方法,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基膜;阵列排布在所述基膜的第一表面上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复用为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基膜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上的至少一个信号层,所述信号层包括多根分别与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的一端通过贯通至对应的触控电极的过孔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信号线的另一端连接外部控制电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针对触控电极复用为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所导致的信号线数量的大幅上涨导致的大尺寸触控基板布线难的问题,通过设置在触控基板的信号层有效增加布线空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和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逐步发展,现有FSLOC(Film Single layer On Cell)和GSF(Glass Single Film)均为单层设计,FSLOC是on-cell结构,直接制作在OLED的封装层上,GSF是外挂设计,制作在基膜表面,然后贴附于OLED上。
相比于其他的触控基板来说,FSLOC和GSF工艺简单,制作成本更低。但由于每个电极Pad既是驱动电极又是感应电极,导致电极引线的数量加倍上升,例如一个具有M行的感应通道Rx和N列的驱动通道Tx的普通触控基板仅需要M+N根电极引线,但如果使用FSLOC和GSF的电极引线为M*N根。因此,在现有触控显示装置要求轻薄化、窄边框的需求下,目前实际采用触控电极复用方式的设计仅限于小尺寸触控基板,很难使用在大尺寸触控显示装置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包括
基膜;
阵列排布在所述基膜的第一表面上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复用为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以及
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基膜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上的至少一个信号层,所述信号层包括多根分别与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的一端通过贯通至对应的触控电极的过孔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信号线的另一端连接外部控制电路。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层在距离所述基膜由近及远的方向上包括走线层和绝缘层,其中
所述信号线设置在所述走线层上;
所述绝缘层在所述基膜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走线层在所述基膜上的正投影。
进一步的,所述走线层包括多组相邻的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其中,
所述第一走线区对应一列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走线区在所述基膜上的正投影覆盖该列触控电极在所述基膜的正投影;
所述第二走线区对应该列触控电极与相邻一列触控电极的间隔区域,所述第二走线区在所述基膜上的正投影覆盖该间隔区域;
所述触控电极的驱动方式为逐个扫描方式时,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信号线设置在与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所述第一走线区或第二走线区。
进一步的,所述走线层包括多组相邻的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其中,
所述第一走线区对应一列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走线区在所述基膜上的正投影覆盖该列触控电极在所述基膜的正投影;
所述第二走线区对应该列触控电极与相邻一列触控电极的间隔区域,所述第二走线区在所述基膜上的正投影覆盖该间隔区域;
所述触控电极的驱动方式为同时扫描方式时,相同列相邻行的触控电极对应的信号线分别设置在与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所述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层大于等于2层时,
相邻列的所述触控电极对应的信号线设置在不同信号层的走线层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54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