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扭力线圈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6765.9 | 申请日: | 2020-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6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培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培应 |
主分类号: | H02K21/04 | 分类号: | H02K2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5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力 线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力线圈,包括扭力框架、线圈、永磁体:所述线圈包括线圈一、线圈二、线圈三,线圈一输出端与永磁体一连接,线圈三输出端与永磁体二连接,线圈一、线圈二输入端与线圈三输出端连接,所述永磁体安装与扭力框架两边,永磁体用铅和铜片和铅依次包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这种扭力线圈在使用时,利用电流电场组合永磁体绕组线圈组合永磁体释放扭力,达到释放扭力驱动转子旋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机线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扭力线圈。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机内部定子和转子采用铜线绕组方式缠绕输入电流产生旋转磁场驱动转子旋转产生动力,但是这种方式使用电动机做功需要大量铜线,同时也增加了电量输入,并没有实现节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用于解决电动机内部转子和定子缠绕大量铜线和不能有效的节省电能和铜线的技术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扭力线圈采用这种扭力线圈,利用电流电场组合永磁体绕组线圈组合永磁体释放扭力,达到释放扭力驱动转子旋转。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涉及一种扭力线圈,包括扭力框架、线圈、永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线圈一、线圈二、线圈三,线圈一输出端与永磁体一连接,线圈三输出端与永磁体二连接,线圈一和线圈二输入端与线圈三输出端连接,所述永磁体安装与扭力框架内部。
优选地,所述扭力框架采用硅钢片叠加,硅钢片内部设置有凹槽,用于放置线圈和永磁体。
优选地,所述永磁体采用强磁永磁体一层用铅包裹s极,二层用铜片包裹s极,三层用铅包裹s极,铜片连接线圈一、线圈三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线圈采用内部永磁体外部用漆包线缠绕。
优选地,所述的线圈三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接入电流正负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实现释放电磁和磁场扭力驱动转子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扭力线圈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线圈一;3、线圈二;4、线圈三;5、永磁体二;6、永磁体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扭力线圈适用于电动机行业范围内的定子和转子线圈绕组技术,以解决目前电动机不能有效的节约铜和电技术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实现释放电磁和磁场扭力驱动转子旋转。
如图1所示,一种扭力线圈,包括扭力框架1、线圈2、永磁体5:线圈2包括线圈一2、线圈二3、线圈三4,线圈一2输出端与永磁体一6连接,线圈三4输出端与永磁体二5连接,线圈一2和线圈二3输入端与线圈三4输出端连接,永磁体5安装与扭力框架1内部。
进一步地,扭力框架1采用硅钢片叠加,硅钢片内部设置有凹槽,用于放置永磁体5和线圈2。
进一步地,永磁体5采用强磁永磁体一层用铅包裹s极,二层用铜片包裹s极,三层用铅包裹s极,铜片连接线圈一和线圈三的输出端,位于线圈变化的磁场中。
进一步地,线圈2采用内部永磁体外部用漆包线缠绕。
进一步地,线圈三4输入端和输出端用于接入电流正负,位于永磁体的变化磁场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培应,未经杨培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67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器阀门
- 下一篇:一种智能化无水加湿的暖通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