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路微风振动感知、预警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7808.5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8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煜;刘彬;程永锋;李鹏;展雪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微风 振动 感知 预警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微风振动感知、预警装置及方法,包括:空心圆柱结构的线夹(1)、设置于所述线夹(1)内的振动传感器(7)和多个压力传感器(6)以及数据处理装置;所述线夹(1)悬挂在输电线路的导地线上;所述线夹(1)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所述振动传感器(7)和多个压力传感器(6)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对压力传感器(6)采集的导地线表面压力和振动传感器(7)采集的导地线振动加速度进行处理得到导地线气动力、振动位移、振动频率和动弯应变并发送给远端服务器;本发明实现导地线气动载荷和微风振动的同步监测,为输电线路导地线微风振动灾害预警提供完整的基础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架空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微风振动感知、预警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微风振动幅值若超过允许值,将导致某些线路部件的疲劳损坏,如导地线的疲劳断股、金具、间隔棒等。尤其是特高压、大跨越线路的导地线截面、张力、悬挂点高度及档距的不断增大,导致风对导地线的振动能量大大增加,导地线振动强度远较普通档距振动强度严重,一旦发生疲劳断线断股,将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危害,有时甚至需要对全线进行更换。随着输电线路服役年限的增加,近年来,输电线路的微风振动问题更趋突出,已经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特别是特高压、大跨越线路的安全运行。
气动载荷、结构力学特征、振动响应是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状态评价、风险评估、寿命预测的主要变量。为了掌握导地线微风振动情况,目前主要通过测量距离导地线和线夹分离点89mm处的相对弯曲振幅来评价振动水平。测量导地线微风振动的感知装置通常采用正装法和倒装法进行测量,测量振动的传感器主要有以下几种:悬臂梁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现有的微风振动感知装置对于短期状态评估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对于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灾害预警、风险评估与寿命预测,缺少气动载荷及其他振动响应量的同步测量手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微风振动感知装置,包括:空心圆柱结构的线夹(1)、设置于所述线夹(1)内的振动传感器(7)和多个压力传感器(6)以及数据处理装置;
所述线夹(1)悬挂在输电线路的导地线上;
所述线夹(1)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连接;
所述振动传感器(7)和多个压力传感器(6)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通信连接;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对压力传感器(6)采集的导地线表面压力和振动传感器(7)采集的导地线振动加速度进行处理得到导地线气动力、振动位移、振动频率和动弯应变并发送给远端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线夹(1)横切面为圆环结构,其中内环直径与导地线外径相匹配,外环上设有多个测压孔(3),所述振动传感器(7)和多个压力传感器(6)均设置于内环与外环之间,且每个压力传感器(6)均对应一个测压孔(3),所述振动传感器(7)靠近内环设置。
优选的,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包括:悬挂盒(2)、集成电路(8)、电池(9)和太阳能电池板(10);
所述悬挂盒(2)为空心圆柱型结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固定于所述圆柱结构的外表面上,所述集成电路(8)和电池(9)设置于所述圆柱结构内;
所述线夹(1)与所述悬挂盒(2)固定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8)与所述压力传感器(6)和振动传感器(7)通讯连接,用于对压力传感器(6)采集的导地线表面压力和振动传感器(7)采集的导地线振动加速度进行处理得到导地线气动力、振动位移、振动频率和动弯应变并发送给远端服务器;
所述集成电路(8)与所述电池(9)连接;
所述电池(9)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78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线两端剥皮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存放的锂离子蓄电池快速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