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动力快速逃生自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28901.8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3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宏平 |
主分类号: | A62B1/10 | 分类号: | A62B1/10;A62B1/18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郑雷 |
地址: | 736100 甘肃省酒泉***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快速 逃生 自救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动力快速逃生自救装置,包括钢丝绳绞盘及钢丝绳绞盘外部设置的固定保护箱体,钢丝绳绞盘上缠绕有钢丝绳,固定保护箱体底部通过绳索连接有载人平台,钢丝绳绞盘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曲轴,曲轴末端通过轴承与固定保护箱体连接;钢丝绳绞盘两侧对应固定保护箱体内分别固定有气缸,钢丝绳绞盘上方对应固定保护箱体内固定有定位转盘,该气缸内部配套安装有活塞;活塞底部配合连接有连杆;气缸顶端部分别连接有耐高压软管,该耐高压软管末端部连接有气瓶,气瓶上设置有微调放气阀。本发明能够摆脱对能源的依赖,无需耗能,降落速度可调,不会对绳索产生冲击力,实现缓慢落地,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空逃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无动力快速逃生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建筑用地日益紧张,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城市的高层、超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多,使得城市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近年一些城市发生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火灾实例反映现实状况不容乐观:年发生数量多,经济损失重,人员伤亡大,社会影响深等,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高层建筑当中,消防疏散逃生设备是否可行可靠,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安全和应急能力。布置合理疏散路线、正确的火灾应急方案、高层中设置火灾避难层、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等,这些常见的策略并不能完全满足于紧急状态下的营救,当前的高层消防设备,远远满足不了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在传统的疏散逃生设备已经不适应现代建筑发展需求的情况下,一些新型的高层火灾逃生装置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逃生自救装置需要借助电能等外部能源才能保证其正常工作,但是,发生火灾时往往会出点断电的情况,安全可靠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此外,现有逃生装置的降落速度是固定的,不可调节的,尤其是落地速度很快,无法实现缓慢着地,很可能对逃生者造成一定伤害,使用不够灵活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摆脱对能源的依赖,无需耗能,降落速度可调,缓慢落地,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灵活的无动力快速逃生自救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快速逃生自救装置,包括钢丝绳绞盘及钢丝绳绞盘外部设置的固定保护箱体,所述钢丝绳绞盘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固定保护箱体底部通过绳索连接有载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绞盘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曲轴,所述曲轴分布在所述钢丝绳绞盘两侧,且曲轴末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固定保护箱体连接;所述钢丝绳绞盘两侧对应所述固定保护箱体内分别固定有气缸,所述钢丝绳绞盘上方对应所述固定保护箱体内固定有定位转盘,该气缸内部配套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底部配合连接有连杆;该连杆末端部与所述曲轴配合连接;所述气缸顶端部分别连接有耐高压软管,该耐高压软管末端部连接有气瓶;所述气瓶固定在所述载人平台上端部,且气瓶上设置有微调放气阀。
所述钢丝绳绞盘带有自锁功能。
所述钢丝绳绕过定位转盘与房屋窗户外墙部固定连接。
所述气缸对称分布。
所述耐高压软管与所述气缸连接处内部设置有气门芯。
所述微调放气阀通过手动控制或者数字自动控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由于设置有活塞、气缸和气瓶,活塞与气缸配合作用,将空气压入至气瓶内,气瓶内充满气体时,气体无法在进入至气瓶内,通过空气产生很大的阻力,能够对活塞进行完全制动,从而实现钢丝绳绞盘的制动,全过程无需额外消耗电能等外部能源,摆脱现有装置对能源的依赖,安全可靠。
2.本发明由于设置在气瓶上设置有微调放气阀,通过微调放气阀将气瓶内的空气排出,实现微调放气阀排气、活塞充气的循环过程,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微调放气阀的大小实现降落速度的调控,当气瓶充内气体被逐渐满气过程中,逃生装置会随之缓慢停止,在停止降落的瞬间不会对绳索产生冲击力,实现缓慢落地,使用方便灵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宏平,未经张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89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