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水井的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29213.3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7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蒋丽群;蒋志泉;王晓东;何振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兴港建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1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肖照旭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水 防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集水井的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集水井本体和围绕集水井本体设置的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环形框架和多个固定于框架内的预制块,各所述预制块绕所述集水井本体圆周均匀间隔排布,预制块设有第一导向面,预制块的第一导向面的上部相对下部靠近集水井本体。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首先,框架与预制块的组合,能够为集水井本体进行防护;其次,预制块设置为多个,能够对应多个方向上的挤压力进行合理分散,进而提高对集水井本体的防护效果;再次,框架不仅作为各预制块的连接基础,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能够有效缓冲来自外部的挤压力和来自相邻预制块之间的作用力,大大提高对集水井本体的防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道路集水井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水井的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道路是指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可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等。集水井作为排水设施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和路桥工程。道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破损后,需要再次施工对道路进行修复。
现有技术中,对带有集水井的道路修复时,先用机械将路面铲除,清理干净,使集水井裸露后突出于地面,然后再在地基上铺设路面,用压路机将路面压实。在碾压路面过程,靠近集水井的部分路面受力后会挤压集水井侧壁,容易导致集水井破损。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集水井的破损,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水井的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集水井的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集水井的防护结构,包括集水井本体和围绕所述集水井本体设置的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环形框架和多个固定于所述框架内的预制块,所述框架具有弹性和韧性,各所述预制块绕所述集水井本体圆周均匀间隔排布,所述预制块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预制块的第一导向面的上部相对下部靠近所述集水井本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破损道路进行碾压时,新路面在压实机械的作业下向下压实紧密,同时也对路面四周的材料进行力的传递产生挤压力,而第一导向面能够引导挤压力沿斜面传递,即分散了一部分的挤压力,从而减少了挤压力对集水井本体的损坏;并且多个预制块绕集水井本体圆周排布,能够对多个方向的挤压力进行分散削弱,进而提高对集水井本体的防护效果;并且,框架不仅作为各预制块的间隔连接基础,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能够有效缓冲来自外部的挤压力和来自相邻预制块之间的作用力,即在预制块分散挤压力的基础上,再次对预制块所传递的挤压力分力进行缓冲,更进一步提高了对集水井本体的防护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面设为弧面,且各所述预制块的第一导向面组合成绕所述集水井本体设置的圆锥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挤压力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引导,从而将挤压力分散至预制块周围的路面内。
优选的,所述集水井本体的外壁与所述预制块之间设有环形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圈套固于集水井本体的环形支撑凸缘,所述支撑凸缘设有圆锥状的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的小端位于所述第二导向面的大端的下方;所述支撑凸缘的第二导向面与所述预制块的侧面之间填充有由再生骨料堆叠而成的支撑体,且所述支撑体位于所述框架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体和支撑凸缘所组成的支撑组件,能够对集水井本体的结构强度起到加强作用,确保集水井本体正常使用;并且在预制块受到挤压力并传递至支撑体上时,由于支撑体为再生骨料堆叠而成,即支撑体的结构较为松散,再生骨料受作用力时产生相互小距离位移,且各再生骨料的位移方向各异,因此将来自预制块的作用力进行再次分散,同时再生骨料的获取较为经济,节能环保;并且通过设置第二导向面,能够引导来自支撑体的作用力沿斜面传递,进而减少挤压力对集水井本体的损坏。
优选的,所述支撑凸缘的上部设为圆锥状,所述支撑凸缘的上表面设为第三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高于所述第一导向面,且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导向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兴港建工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兴港建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92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