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阀门井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9239.8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7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向;林叶青;李晔;蒋翀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兴港建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肖照旭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阀门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阀门井,包括上部呈开口设置的井体、安装于井体的上方且控制井体开口启闭的井盖以及安装于井体下端的减震座机构,所述井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管道孔和第二管道孔,所述第一管道孔和第二管道孔均设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包括具有弹性且一端密封连接于第一管道孔或者第二管道孔的伸缩管以及连接于伸缩管的另一端的连接管,两根所述伸缩管远离井体的一端分别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于预埋在地层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两根连接管之间连接有内置于井体且带有阀门的控制管道。本申请具有提高阀门井的抗震防水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阀门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阀门井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阀门井是地下管道(如自来水、油、天然气管道等)的阀门为了在需要进行开启和关闭部分管网操作或者检修作业时方便,就设置类似小房间的一个坑(或井),将阀门等安装布置在这个坑里,便于定期检查、清洁和疏通管道,防止管道堵塞的枢纽,这个坑就叫阀门井。
现有技术的阀门井砖砌阀门井和钢筋混泥土阀门井,通常预埋管道与阀门井的连接方式是刚性密封连接,抗震系数较低,我国部分地区处于多地震发生带,经常发生地震导致预埋管道与阀门井的连接处以及阀门井侧壁容易发生破裂现象,导致地层内的水渗入至阀门井内致使阀门井积水,管道、阀门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发生腐蚀现象,影响管道、阀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阀门井的抗震防水性能,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阀门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阀门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阀门井,包括上部呈开口设置的井体、安装于井体的上方且控制井体开口启闭的井盖以及安装于井体下端的减震座机构,所述井体的相对两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管道孔和第二管道孔,所述第一管道孔和第二管道孔均设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包括具有弹性且一端密封连接于第一管道孔或者第二管道孔的伸缩管以及连接于伸缩管的另一端的连接管,两根所述伸缩管远离井体的一端分别通过法兰固定连接于预埋在地层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两根连接管之间连接有内置于井体且带有阀门的控制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伸缩管,安装管与预埋于地层的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的连接方式为柔性连接,使得井体与进水管道、出水管道之间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变化量,减少因为地基沉降导致进水管道与井体的连接处或者出水管道与井体的连接处的密封性下降的可能,地层的水由第一管道孔或者第二管道孔渗透进入井体内,井体设置有减震座机构,提高井体的抗震能力,有效减少因为地震导致井体侧壁发生断裂的可能,从而进一步减少地层的水由第一管道孔或者第二管道孔渗透进入井体内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减震座机构包括设置于井体下端面的第一连接板、位于第一连接板下方的第二连接板、两根呈相互交叉设置且两端分别滑移连接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减震杆以及限制两根减震杆之间的夹角的第一减震弹簧,两根所述减震杆中部铰接且位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减震杆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减震杆的两端分别滑移连接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并且两根减震杆相互交叉铰接设置,两根减震杆的转角变化使得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上下高度距离具有一定的变化空间,设置有第一减震弹簧,当发生地震时,井体受到竖向的作用力,从而挤压两根减震杆,两根减震杆的端部产生分别向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两边张开的趋势,迫使第一减震弹簧发生弹簧形变,第一减震弹簧产生形变力,用于抵消部分冲击力,从而达到提高井体的抗震能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面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和一对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一滑动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块分别铰接于两根减震杆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面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和一对滑移连接于第二滑槽的第二滑动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块铰接于两根减震杆的下端,第一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第一滑动块之间或者固定连接于两第二滑动块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兴港建工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兴港建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92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