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卷帘门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0399.4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4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庄吴钏;李叔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广华汽车饰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B29C45/14;B29C45/73;B29C65/48;B29C69/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卷帘门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卷帘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汽车卷帘门制造方法,通过先将单个胶膜件吸塑成所需形状,再向吸塑后的胶膜件注塑胶料,使得胶料与胶膜件一体成型以形成卷帘条,然后将所需数量的单条卷帘条整体而有序地平铺贴装在柔性基材上以形成汽车卷帘门;每个卷帘条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影响,提高了汽车卷帘门的柔韧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汽车卷帘门上的长条状整片式胶膜片,本发明的每个胶膜件相互独立,不会出现整片式胶膜片所存在容易断裂的缺陷,使用寿命长,且生产单个胶膜件的成本低,效率高,图案设计灵活;当其中一个卷帘条损坏后,只需针对性地更换损坏后的卷帘条即可,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卷帘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汽车卷帘门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卷帘门均由硬胶和软胶注塑而成,具体的制造方法为:先将硬胶注塑成型,然后将硬胶埋入注塑模具内,注塑机合模并将软胶注入注塑模具内,软胶和硬胶注塑成一体,最后注塑机开模并取出注塑成型产品。由于软胶(TPE,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表面比较平滑,难以在软胶表面进行咬花、增加图案和制造纹路,同时软胶的表面达不到高光效果,而且软胶容易从硬胶脱落下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也有将长条状的整片胶膜片放置在注塑模具内,注塑机将胶料注塑至胶膜片上,胶膜片与胶料一体成型以形成汽车卷帘门。但该方式所制造的汽车卷帘门的柔韧性较差,长条状的整片式的胶膜片容易开裂,导致汽车卷帘门的使用寿命短,且所需注塑模具的体积大,注塑模具的精度要求高,模具制造困难,制造成本高。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卷帘门制造方法,汽车卷帘门上的每个卷帘条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影响,提高了汽车卷帘门的柔韧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汽车卷帘门上的长条状整片式胶膜片,本发明的每个胶膜件相互独立,不会出现整片式胶膜片所存在容易断裂的缺陷,使得汽车卷帘门的使用寿命长,且生产单个胶膜件比生产整片式胶膜片的成本低,效率高,便于在不同胶膜件上设计不同的色彩、纹路和图案等;当其中一个卷帘条损坏后,只需针对性地更换损坏后的卷帘条即可,不需将整个汽车卷帘门进行更换,维护方便、快捷,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维护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卷帘门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第一注塑模具注塑成型出单个胶膜件,或者先通过第一注塑模具注塑成型出一片胶膜片,再通过裁切机构对该胶膜片按照所需规格进行裁切,以形成单个胶膜件;
步骤(二):加热胶膜件,使得胶膜件软化;
步骤(三):通过吸塑成型方法将软化的胶膜件进行吸塑定型处理,使得胶膜件成型出所需形状,所述胶膜件的底面凹设有凹槽;
步骤(四):将吸塑定型后的胶膜件放置在第二注塑模具内,注塑机驱动第二注塑模具合模并将熔融的胶料注入第二注塑模具内,使得熔融的胶料与胶膜件在第二注塑模具内一体成型,从而使得胶膜件的底面连接有胶件,胶件突伸至胶膜件的凹槽内,以形成卷帘条;
步骤(五):注塑机驱动第二注塑模具开模后,将卷帘条取出;
步骤(六):提供柔性基材,将所需数量的卷帘条整齐而有序地平铺贴装在柔性基材上,胶件远离胶膜件的一侧与柔性基材贴合,以形成汽车卷帘门。
进一步地,所述胶膜件由上往下包括硬化的保护膜层、图案层和基层。
进一步地,在步骤(四)中,将所需数量的胶膜件整齐而有序地放置在第二注塑模具内,第二注塑模具合模后,注塑机将熔融的胶料注塑至第二注塑模具内的所有胶膜件上,以一次性制造出多条卷帘条。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基材为无纺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广华汽车饰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广华汽车饰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03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