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泥砂抽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0529.4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7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康;梁思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38 | 分类号: | C02F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任默闻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取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泥砂抽取装置,包括:抽泥组件和旋流井;所述抽泥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旋流井内的抽泥套筒和设置在该抽泥套筒内的活塞,以通过所述活塞沿所述抽泥套筒内壁的往返移动,抽取所述旋流井中的泥砂。本申请能够有效避免泥砂分离过程中碰撞旋流井的井壁的情形的发生,并能够有效提高泥砂分离过程中旋流井的使用可靠性及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旋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砂抽取装置。
背景技术
如传统钢铁企业的浊环水处理系统等污水处理环节,通常需要采用人工天车抓渣系统进行排泥,需单独配备天车及专业性很强的技术人员,抓渣过程容易受到恶劣天气及夜间作业的影响,且作业过程中抓斗易对旋流井的井壁产生碰撞而造成设备损坏。
目前,现有的排泥方式通常会采用在旋流井的井底设置排泥阀来排出旋流井中的泥砂,该种方式虽然不易对旋流井的井壁产生碰撞,但需要对旋流井进行离地架装设置,而装有污水的旋流井重量很大,因此离地架装的旋流井易出现应用不稳定的情形,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同时,离地架装旋流井也提高了旋流井的安装难度及成本。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既不易对旋流井的井壁产生碰撞又能够保证旋流井的安装稳定性的排泥方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泥砂抽取装置,能够有效避免泥砂分离过程中碰撞旋流井的井壁的情形的发生,并能够有效提高泥砂分离过程中旋流井的使用可靠性及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泥砂抽取装置,包括:抽泥组件和旋流井;
所述抽泥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旋流井内的抽泥套筒和设置在该抽泥套筒内的活塞,以通过所述活塞沿所述抽泥套筒内壁的往返移动,抽取所述旋流井中的泥砂。
进一步地,所述抽泥组件还包括:起升电机和同轴设置在所述抽泥套筒内的抽泥杆;
所述抽泥杆的一端与所述起升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抽泥组件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起升电机之间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抽泥组件还包括:污泥导出管;
所述污泥导出管的一端与所述抽泥套筒连通,所述污泥导出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旋流井外部连通;
所述活塞在所述抽泥套筒的底部与目标端之间往返移动,所述目标端为所述抽泥套筒和所述污泥导出管之间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抽泥套筒由金属支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旋流井内,且所述抽泥套筒的底部设有圆台状的插管,该插管与所述旋流井内部连通;
所述插管与所述抽泥套筒的连接端口的半径小于所述插管靠近所述旋流井底部的端口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包括:与所述抽泥杆固定连接的桶状本体,以及设置在桶状本体的第一端口的盖板;
所述盖板在所述桶状本体外部与所述第一端口之间活动连接,所述桶状本体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抽泥套筒连通;
所述盖板在所述桶状本体向所述旋流井的井口的移动过程中闭合,使得所述泥砂进入所述抽泥套筒的底部与所述盖板之间的区域内;
所述盖板在所述桶状本体向所述旋流井的底部的移动过程中开启,使得所述抽泥套筒与所述盖板之间的泥砂,自开启的所述盖板进入所述抽泥套筒的顶部与所述盖板之间的区域后排出所述旋流井。
进一步地,所述旋流井包括:相互连接的旋流桶和沉淀槽;
所述旋流桶内部形成有旋流区,所述沉淀槽内部形成有沉淀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05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超声波来检测钢材内部裂缝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电机定子铁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