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服务器机柜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1291.7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4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杨先凯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服务器 机柜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服务器机柜散热装置,包括包括支腿,所述支腿的顶部安装有冷却液循环箱,所述冷却液循环箱的顶部安装有机柜,在冷却液循环箱的内部设有散热片。本发明该装置通过散热机构将机柜内的热量吹散,再通过冷却管内的冷却液将热量吸收,从而提高机柜的散热效率,冷却液从其中一根冷却管输入到冷却液循环管的内部,在此过程中,冷却液吸收机柜内部的热量,然后在搅拌桨叶的作用下,加快冷却液的散热,然后再经过传动机构、复位机构、循环机构以及另一根冷却管的配合下,将冷却循环箱内的冷却液输送到冷却液储存箱内,在此过程中,冷却液再次吸收机柜内部的热量,如此往复实现对机柜内设备的散热,大大提高了机柜的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服务器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服务器机柜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和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在网络环境下,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等。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机柜结构简单,虽然能实现有序排列放置服务器的目的,但是由于服务器散热机柜的散热口设置在机柜的正上方,风扇在对机柜内部进行散热的时候,只能吹到最上层的服务器,而下层的服务器由于被上层服务器所阻挡,使下层服务器周围的空气无法流动,热气无法散出,累积的热量很容易使服务器设备过热而死机,导致网络系统的运行异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服务器机柜散热装置,该装置通过散热机构将机柜内的热量吹散,再通过冷却管内的冷却液将热量吸收掉,从而提高机柜的散热效率,冷却液从其中一根冷却管输入到冷却液循环管的内部,在此过程中,冷却液吸收机柜内部的热量,然后在搅拌桨叶的作用下,加快冷却液的散热,然后再经过传动机构、复位机构、循环机构以及另一根冷却管的配合下,将冷却循环箱内的冷却液输送到冷却液储存箱内,在此过程中,冷却液再次吸收机柜内部的热量,如此往复实现对机柜内设备的散热,大大提高了机柜的散热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服务器机柜散热装置,包括支腿,所述支腿的顶部安装有冷却液循环箱,所述冷却液循环箱的顶部安装有机柜,在冷却液循环箱的内部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一端贯穿冷却液循环箱的底板,延伸到冷却液循环箱的底部,所述机柜的内部设有散热机构,在服务器的内部安装有孔板、两个冷却管,在机柜的侧壁上开有送风孔,所述送风孔内安装有过滤网,在机柜的顶部安装有冷却液储存箱,在冷却液储存箱的顶部设有传动机构、进料管、L型管、循环机构以及复位机构,所述进料管安装在冷却液储存箱的一侧,所述传动机构安装在进料管的一侧,并与所述复位机构相配合,所述复位机构安装在传动机构的一侧,在复位机构的顶部安装有散热板,所述循环机构安装在复位机构的底部,且循环机构的底部贯穿冷却液储存箱的顶板与其中一个冷却管相连接,循环机构与冷却液储存箱滑动连接,所述L型管安装在复位机构的底部,且L型管的一端与循环机构相连接、另一端贯穿冷却液储存箱的顶板延伸到冷却液储存箱的内部,且在L型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单向阀,所述两个冷却管对称安装在机柜的两侧壁上,其中一个冷却管的一端连接冷却液储存箱、另一端连接冷却液循环箱,另一个冷却管的一端贯穿冷却液循环箱的顶板延伸到冷却液循环箱的内部、另一端贯穿机柜的顶板与所述循环机构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和散热板均设有多个,多个散热板均匀分布在复位机构上,多个散热片均匀分布在冷却液循环箱的底部,散热片和散热板用于对冷却液散热,保证了冷却液对热量的正常吸收,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采用蛇形结构,能够增加冷却管与机柜内部热量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12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转换元件、固体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光电转换元件和固体摄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