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换模式的抓手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2820.5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4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覃翠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福临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5/00 | 分类号: | B25J15/00;B25J15/06;B25J15/10;B65G47/9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王卓 |
地址: | 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换 模式 抓手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物料搬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变换模式的抓手机构,包括主轴,主轴的外面套接有轴套,轴套的外部螺纹连接有杯型件,轴套的外部套接有滑动套,轴套的外部耦接有固定板,主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杯型件的地面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与滑动套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杯型件的外壁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滑动套的外壁设置有耳槽。该可变换模式的抓手机构,通过伸缩杆向下推动滑动套使第一活动杆绕限位槽内轴转动,带动第二活动杆上升,继而带动第一抓手臂合爪抓住物料。反正第二抓手臂工作时,伸缩杆收缩,依次带动第一抓手臂张开,主轴反转带动第二抓手臂合爪抓取物料,实现两种抓取模式的转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搬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变换模式的抓手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各种自动化手段投入生产,各种搬运机器人出现在工业生产,仓库管理系统,实验室精细操作等场所,从事着各种大小物件的搬运,这极大地提高了搬运精度、循环效率,也保障了人员安全,自动化搬运取代人工搬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自动搬运过程中,无论是大型天车还是精细的搬运机器人,大多为搬运指定物品使用单一磁吸、真空或是机械抓手,只能应对单一工况,随着智能仓库等概念的提出,单一的搬运抓手显然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换模式的抓手机构,具备随时更换两种抓取模式优点,解决了复杂工作环境下单一抓手不能解决所有搬运任务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随时更换两种抓取模式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换模式的抓手机构,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外面套接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外部螺纹连接有杯型件,所述轴套的外部套接有滑动套,所述轴套的外部耦接有固定板,所述主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杯型件的地面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杯型件的外壁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滑动套的外壁设置有耳槽,所述耳槽内连接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远离耳槽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活动杆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抓手臂,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对称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部连接有第二抓手臂,所述连接板的边缘对称铰接有摆杆,所述第一抓手臂的下端设置有夹块,所述第二抓手臂的下端设置有吸盘。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与滑动套底部端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与耳槽相对应,与第一活动杆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内定位槽与第二抓手臂匹配,边缘与第一抓手臂铰接。
优选的,所述摆杆两端分别与连接板边缘和第二抓手臂中段球铰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块和吸盘应可根据夹取需要,可更换为磁吸等副接部件。
优选的,所述杯型件、滑动套、固定板和连接板可以为同样几何对称的三手臂或是二手臂结构。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换模式的抓手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可变换模式的抓手机构,通过伸缩杆向下推动滑动套使第一活动杆绕限位槽内轴转动,带动第二活动杆上升,继而带动第一抓手臂合爪抓住物料。反正第二抓手臂工作时,伸缩杆收缩,依次带动第一抓手臂张开,主轴反转带动第二抓手臂合爪抓取物料,实现两种抓取模式的转换。
2、该可变换模式的抓手机构,通过将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和第一抓手臂设置在连接板上方,在更换抓取模式后,两种抓手互不干涉,扩大了抓取范围,保证不同物料的抓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福临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福临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28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