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程管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4002.9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5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坚;谢圣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坚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G06F30/13;G06F30/23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龚杰奇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 管理 垂直 检测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程管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及系统,首先获取目标建筑物的有限元模型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建筑物的多个应力数据,其次在确定出目标建筑物中包含有动态形变标签的情况下根据确定出的第一应变集中系数对所述目标建筑物在非形变标签下的应力数据进行调整,然后对非形变标签下的部分应力数据进行标定得到多个标定应力数据,进而为每个标定应力数据设置标定权重值,并根据标定权重值将每个标定应力数据设置于与动态形变标签对应的静态形变标签下,最后基于动态形变标签下的第一应力数据以及静态形变标签下的第二应力数据判断第一结构梁与第二结构梁之间是否垂直。这样,能够便捷且准确地实现对工程建筑的垂直度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垂直度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工程管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工程建筑的垂直度检测是确保施工安全性的重要检测工序之一。现有的针对工程建筑的垂直度检测一般包括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垂直度卡尺进行检测,第二种是通过垂直度测量仪进行检测。然而通过垂直度卡尺进行垂直度检测需要工作人员频繁操作,这样会极大地增加工作成本,通过垂直度测量仪进行垂直度检测的精度会存在问题,如果测量精度要求的公差范围很小,通过垂直度测量仪无法实现这一需求。由此可见,如何便捷且准确地实现对工程建筑的垂直度的检测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难以便捷且准确地对工程建筑的垂直度进行检测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工程管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及系统。
提供一种工程管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应用于检测设备,所述工程管理用垂直度检测装置包括:
模型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建筑物的有限元模型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建筑物的第一结构梁与第二结构梁之间的多个应力数据;
应力数据修正模块,用于在基于所述有限元模型参数确定出所述目标建筑物中包含有动态形变标签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有限元模型参数在所述动态形变标签下的应力数据以及所述应力数据对应的应力分布图确定目标建筑物在与所述动态形变标签对应的非形变标签下的各应力数据与所述目标建筑物在所述动态形变标签下的各应力数据之间的第一应变集中系数,并基于所述第一应变集中系数将所述目标建筑物在所述非形变标签下的与在所述动态形变标签下的应力数据之间存在应变集中分布的应力数据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应力数据设置于所述动态形变标签下;
应力数据标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建筑物对应的非形变标签下包含有多个应力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建筑物在所述动态形变标签下的应力数据以及所述应力数据对应的应力分布图确定所述目标建筑物在所述非形变标签下的各应力数据之间的第二应变集中系数,并根据所述各应力数据之间的第二应变集中系数对所述非形变标签下的部分应力数据进行标定,得到多个标定应力数据;
应力数据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建筑物在所述动态形变标签下的应力数据以及所述应力数据对应的应力分布图为每个标定应力数据设置标定权重值,并根据所述标定权重值将所述每个标定应力数据设置于与所述动态形变标签对应的静态形变标签下;
垂直度检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动态形变标签下的第一应力数据以及所述静态形变标签下的第二应力数据判断所述第一结构梁与所述第二结构梁之间是否垂直。
可选地,所述应力数据标定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基于所述第二应变集中系数所确定出的所述非形变标签下的每个应力数据的数据指向信息;
针对所述数据指向信息中的当前数据指向信息,基于当前数据指向信息在所述非形变标签下的第一指向置信度以及各所述数据指向信息在所述所述非形变标签下的第二指向置信度,确定当前数据指向信息在所述所述非形变标签下的指向评价系数;
在所述指向评价系数位于设定数值区间时,对所述指向评价系数对应的应力数据进行标定以得到标定应力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坚,未经李志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4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