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钉固方法及其所用的钉固法用锚钉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6140.0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2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入江展亲 | 申请(专利权)人: | Jfp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4F13/22 | 分类号: | E04F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胡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及其 所用 钉固法用锚钉 | ||
本发明提供钉固方法及其所用的钉固法用锚钉,在此,即使锚钉斜向插入穿孔,也能维持锚钉头部与穿孔的开口边缘部的大接触面积,使借助锚钉的装饰材料的支撑强度提高。贯穿装饰材料(4)地在主体(2)上形成穿孔(5),在穿孔(5)的开口边缘部形成球带状倒角部(5B),在穿孔(5)中注入粘接剂(6),将在头部(11)具有与球带状倒角部(5B)面接触的球带状面(11B)的锚钉(1)插入注入有粘接剂(6)的穿孔(5),使锚钉(1)的头部(11)的球带状面(11B)和穿孔(5)的球带状倒角部(5B)面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修补由主体和装饰材料构成的墙体的钉固方法及其所用的钉固法用锚钉。
背景技术
钉固方法是指用于防止在外墙等墙体的装饰砂浆、贴附砂浆和瓦等的装饰材料上产生浮动的部分剥落的方法。在钉固方法中,同时使用环氧树脂注入材料等粘接剂和锚钉,将主体和装饰材料一体化。
过去,这样的钉固方法所用的锚钉大多是从销钉本体向头部变成锥体状的锚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2是传统的钉固方法所用的锚钉的侧视图。如图12所示,传统的锚钉100由本体101和头部102形成。头部102从本体101向头端部103呈锥体状形成。锚钉100如图13所示穿过贴附砂浆4A、瓦4B等装饰材料地被插入形成在主体3中的穿孔5,通过粘接剂6被一体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2441号公报(图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图14所示,传统的钉固方法是用锚钉100的头端部103按压住贴附砂浆4A、瓦4B等装饰材料的构造。即,在传统的钉固方法中,穿孔5和锚钉100仅在头部102的局部(头端部103)接触。锚钉100的头端部103如前所述呈锥体状形成,因为非常薄,故支撑强度是指望不上的,对该部分施力时容易变形。例如如图15所示,在对由锚钉100支撑的瓦4B施加意外力的情况下,恐怕薄的头端部103会变形且导致瓦4B脱落。
另外,在传统的钉固方法中,当锚钉100如图16所示相对于穿孔5斜向插入时,锚钉100的头端部103与瓦4B的表面未形成同一面,在瓦4B的表面可能造成凹凸。在此情况下,由于必须修正瓦4B的表面,故存在耗用施工时间这样的问题。还存在凹凸修正因操作者技巧而使外观变差这样的问题。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钉固方法及其所用的钉固法用锚钉,在此,即使锚钉相对于穿孔斜向插入,也能维持锚钉头部与穿孔的开口边缘部的大接触面积并使借助锚钉的装饰材料支撑强度提高。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钉固方法是修补由主体及装饰材料构成的墙体的钉固方法,包括:贯穿装饰材料地在主体上形成穿孔,在穿孔的开口边缘部形成球带状倒角部,在穿孔中注入粘接剂,将在头部具有与球带状倒角部面接触的球带状面的锚钉插入注入有粘接剂的穿孔,使锚钉头部的球带状面与穿孔的球带状倒角部面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钉固方法,由于锚钉头部的球带状面和穿孔的球带状倒角部形成面接触,故即使锚钉相对于穿孔斜向插入,也能够维持锚钉头部与穿孔的开口边缘部的大接触面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锚钉头部的球带状面和穿孔的球带状倒角部形成面接触,故即使锚钉相对于穿孔斜向插入,也能够维持锚钉头部和穿孔的开口边缘部的大接触面积,由此可以使借助锚钉的装饰材料的支撑强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钉固法用锚钉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钉固方法的穿孔工序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钉固方法的锚钉插入工序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fp株式会社,未经Jfp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61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衣物处理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