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模态造影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6173.5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9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成昱;徐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12 | 分类号: | A61K49/12;A61K49/18;A61K49/22;A61K49/00;B82Y5/00;B82Y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王伟珍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模 造影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在近红外二区具有吸收的可磁共振和光声成像的双模态造影剂,其特征在于,
包括由磁性纳米粒子组成的内核及由纳米金针状结构组成的外壳,
其中,所述磁性纳米粒子为四氧化三铁粒子,所述内核呈圆球形,所述纳米金针状结构均匀分布在所述内核上,所述纳米金针状结构的长度为100 nm-130 nm,
所述在近红外二区具有吸收的可磁共振和光声成像的双模态造影剂采用在近红外二区具有吸收的可磁共振和光声成像的双模态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油酸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溶于氯仿中,再加入三乙胺,得到磁性颗粒溶液,然后将2,3-二巯基琥珀酸溶解在二甲基亚砜(DMSO)中后加入到所述磁性颗粒溶液中,于60 ℃涡旋搅拌12 h,离心得到黑色固体,用乙醇清洗所述黑色固体3次,得到巯基修饰的磁球;
步骤S2,将柠檬酸钠水溶液加入到煮沸的HAuCl4溶液中,HAuCl4被还原得到球状的金单质即金球;
步骤S3,按照50:1-20:1的质量比,将所述金球与所述巯基修饰的磁球混合进行反应,分离后得到纳米级的金磁组装球;
步骤S4,将所述金磁组装球分散后与氯金酸溶液混合,用盐酸调节体系的pH=1~3,涡旋搅拌混合,然后加入AgNO3涡旋搅拌,然后再加入抗坏血酸进行涡旋搅拌反应,分离后得到所述在近红外二区具有吸收的可磁共振和光声成像的双模态造影剂,
其中,所述2,3-二巯基琥珀酸与所述油酸修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质量比为1:2-1:5,
所述金球的粒径为3 nm-7 nm,
所述在近红外二区具有吸收的可磁共振和光声成像的双模态造影剂为海胆结构,
所述金磁组装球、所述氯金酸、所述AgNO3及所述抗坏血酸的质量比为4-8:5-8:0.3-0.6:5-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近红外二区具有吸收的可磁共振和光声成像的双模态造影剂,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在近红外二区具有吸收的可磁共振和光声成像的双模态造影剂的粒径为450 nm-650 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近红外二区具有吸收的可磁共振和光声成像的双模态造影剂,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在近红外二区具有吸收的可磁共振和光声成像的双模态造影剂的制备方法还包括修饰步骤,
所述修饰步骤的具体操作为:将步骤S4得到的所述在近红外二区具有吸收的可磁共振和光声成像的双模态造影剂用巯基端聚乙二醇进行修饰,得到聚乙二醇修饰的在近红外二区具有吸收的可磁共振和光声成像的双模态造影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近红外二区具有吸收的可磁共振和光声成像的双模态造影剂,其特征在于,
其中,步骤S4中,加入所述AgNO3涡旋搅拌,然后再加入所述抗坏血酸进行涡旋搅拌反应1 min后,溶液即从棕黄色变为墨绿色,离心分离后得到固体,该固体即为在近红外二区具有吸收的可磁共振和光声成像的双模态造影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617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