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断路器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及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6241.8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5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业;安德雷斯·蒙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4 | 分类号: | H01H71/04;H01H7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漏电 故障 指示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断路器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其包括一个指示件以及用于漏电故障保护的驱动组件。指示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壳体,指示件与壳体之间连接有一个第一复位弹性元件。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在手柄的驱动下,驱动组件能够切换至闭合锁定状态。当发生漏电故障时,漏电故障脱扣器的推杆解锁驱动组件,从而在驱动组件驱动下,动作连杆断开断路器,在第一复位弹性元件的驱动下,指示件转动并指示漏电故障。本发明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完全独立于断路器的开关功能,可作为断路器的一个独立单元,具有较好的独立性以及较高的可靠性。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上述漏电故障指示机构的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剩余电流断路器(RCBO)产品不仅具有一般微型断路器的过载、短路保护功能,还具有针对人身生命安全的剩余电流保护功能。然而,对于现有的剩余电流断路器产品,无论何种故障发生都会导致断路器产品跳闸脱扣。如果客户无法根据剩余电流断路器的外观分辨出导致脱扣的具体故障类型,则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当危害生命安全的漏电故障发生时,如果贸然闭合开关,则存在潜在的生命安全隐患。为此就需要在产品上设置一套漏电故障指示机构来指示故障类型。然而,现有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大多较为复杂,给生产、装配带来很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断路器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其能够在发生漏电故障时进行指示,且结构简单,方便生产、装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漏电故障指示机构的断路器,不仅能够为用户指示是否发生漏电故障,而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装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断路器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所述断路器包括一个壳体和一个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手柄。所述壳体内包括有一个漏电故障脱扣器以及一个动作连杆。所述断路器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包括一个指示件以及用于漏电故障保护的驱动组件。所述指示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指示件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接有一个第一复位弹性元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手柄的驱动下,所述驱动组件能够切换至闭合锁定状态。当发生漏电故障时,所述漏电故障脱扣器的推杆解锁所述驱动组件,从而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所述动作连杆断开所述断路器,在所述第一复位弹性元件的驱动下,所述指示件转动并指示漏电故障。本发明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完全独立于断路器的开关功能,其不因断路器的正常动作或过载、短路保护动作而动作,具有较好的独立性,能够确不发生误动作而传递错误故障信息给用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由于其完全独立于断路器的开关功能,可使该漏电故障指示机构成为断路器的一个独立单元,用户可以决定是否选配,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断路器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的另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示件包括一个指示件本体和一个连接部。所述指示件本体设置有指示区域。所述连接部沿所述指示件本体的轴向延伸,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手柄。在所述手柄的驱动下,所述连接部能够由第一初始位置转动至第一锁定位置,在所述第一复位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所述连接部能够由第一锁定位置回复至第一初始位置。
在断路器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的再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当发生漏电故障时,所述连接部回复至所述第一初始位置,所述指示区域至少部分露出所述壳体外。
在断路器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上设置有一个容置槽。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容置槽,并能够在所述容置槽中滑动。
在断路器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内壁为驱动面,所述驱动面能够推动所述连接部转动。
在断路器的漏电故障指示机构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其还包括一安装壳体,所述指示件和所述手柄装配于所述安装壳体,并跨接在所述安装壳体的两侧,能够方便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股份公司,未经西门子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62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