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锁屏密码设置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7949.5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9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周高锋;卢浩宇;代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46 | 分类号: | G06F21/46;G06F2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31001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码 设置 方法 终端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锁屏密码设置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中利用时间监听服务对终端的时间进行监听;其中,时间监听服务在后台运行状态异常情况下重新启动;若监听的时间的变化满足预设条件,则基于监听的时间对当前设置的锁屏密码进行更新,提高了密码设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锁屏密码设置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如今终端涵盖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中,很多业务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涉及用户隐私的内容,比如,通话记录、私密短信、相片等信息。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目前终端系统均支持锁定屏幕的功能。终端在锁屏状态下,用户若需要唤醒屏幕,解除锁屏状态,则需要输入预先设置的锁屏密码,若输入的密码与预先设置的锁屏密码相同,则可以正常解除锁屏状态,否则无法启动终端系统。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的锁屏密码通常设置为六位固定的数字,用户为避免密码被遗忘,通常设置为生日,纪念日或简单的数字组合等有规律可寻的数列作为密码,这样的锁屏密码的设置方式并不安全,很容易被人破解,无法保证终端的信息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屏密码设置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高了密码设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屏密码设置方法,包括:利用时间监听服务对终端的时间进行监听;其中,时间监听服务在后台运行状态异常情况下重新启动;若监听的时间的变化满足预设条件,则基于监听的时间对当前设置的锁屏密码进行更新。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锁屏密码设置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锁屏密码设置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通过常驻后台的时间监听服务对终端的时间进行监听,当时间的变化满足预设条件就对当前的锁屏密码进行更改,修改后的锁屏密码与当前的时间相关,动态对锁屏密码进行更新相对于静态密码安全性更高。另外,由于时间监听服务若在后台运行状态异常,则会自动重启,保证了时间监听服务可以在后台保持运行状态,从而保证了实时监听时间变化,保证了锁屏密码可以基于当前时间及时进行更新,提高了对锁屏密码进行更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时间监听服务在后台运行状态异常情况下重新启动,包括:利用第一设备管理接收器对时间监听服务的后台运行状态进行检测;若检测到时间监听服务的后台运行状态异常,则再次启动时间监听服务。利用第一设备管理接收器对时间监听服务进行重启,保证时间监听服务常驻后台。
另外,第一设备管理接收器在所述时间监听服务中注册。
另外,利用时间监听服务对终端的时间进行监听,包括:利用第二设备管理接收器接收终端系统的时间广播;其中,第二设备管理接收器注册于时间监听服务中。
另外,终端系统的时间广播以预设周期发送。通过改变系统的时间广播的发送的频率的方式达到监听的时间的变化满足预设条件。
另外,第二设备管理接收器还静态注册于清单文件。保证第二设备管理接收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其被软件清除。
另外,基于监听的时间对当前设置的锁屏密码进行更新,包括:根据预设的密码设定规则和监听的时间得到目标锁屏密码;利用目标锁屏密码对当前设置的锁屏密码进行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79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