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智慧管理方法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9318.7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9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翁裕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食安慧(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6T7/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洪荒之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庄露露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食品安全 智慧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适用计算机技术领域,提供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智慧管理方法与系统,包括:获取待识别食品的理化检测参数信息、图像信息、气味信息及所处环境信息;在图像信息中提取表观特征信息;根据表观特征信息以及预设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建立的表观特征‑食品变质图像识别模型,生成变质识别结果;根据理化检测参数信息、变质识别结果、气味信息以及所处环境信息,确定待识别食品的安全性。基于表观特征‑食品变质图像识别模型表述食品表观特征信息与食品变质信息的隐含关系,有利用户无需对食品掌握充足理化知识及生活经验,可直观快速获得食品安全性问题;本发明基于大数据分析,安全可靠、且识别精度以及效果更高,能够对食品安全性进行有效验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智慧管理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同时,食品安全也是一门跨学科领域,专门探讨在食品处理、存储以及销售等过程中,各方如何保障食品卫生与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及防范食物中毒。以食品安全措施来排除或减低对于消费者生命、健康的风险,是食品安全的核心。
但是目前餐饮管理对于食品安全的措施还是有限,并不能实时的监控食品安全,也无法多角度的关注食品安全,大部分用户都是通过自身生活经验对食品的安全性如是否变质、异常进行目测判断,无法提供安全可靠的方法能够对食品质量进行有效验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智慧管理方法,旨在解决现有餐饮管理对于食品安全的措施有限,存在不能实时的监控食品安全,无法多角度的关注食品安全,以及无法提供安全可靠的方法对食品安全性进行有效验证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智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安全智慧管理方法包括:
获取待识别食品的理化检测参数信息、图像信息、气味信息以及所处环境信息;
在所述图像信息中提取表观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表观特征信息以及预设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建立的表观特征-食品变质图像识别模型,生成变质识别结果;所述预设的表观特征-食品变质图像识别模型为通过预先采集的多个食品图像样本经卷积神经网络训练生成;
根据所述理化检测参数信息、变质识别结果、气味信息以及所处环境信息,确定所述待识别食品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智慧管理系统,所述食品安全智慧管理系统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识别食品的理化检测参数信息、图像信息、气味信息以及所处环境信息;
特征信息提取单元,用于在所述图像信息中提取表观特征信息;
识别结果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表观特征信息以及预设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建立的表观特征-食品变质图像识别模型,生成变质识别结果;所述预设的表观特征-食品变质图像识别模型为通过预先采集的多个食品图像样本经卷积神经网络训练生成;以及
食品安全性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理化检测参数信息、变质识别结果、气味信息以及所处环境信息,确定所述待识别食品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食安慧(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食安慧(深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93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