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泡型连铸结晶器芯棒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1052.X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9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魏兆成;张天泽;王敏杰;马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1/043 | 分类号: | B22D11/043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泡 型连铸 结晶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灯泡型连铸结晶器芯棒。芯棒中心轴线曲率与连铸机匹配,每一截面设计尺寸均不相同;芯棒A端截面形状为外凸四边形,每边分别由1条直线夹在2条弧线中间组成,由过度圆角连接;芯棒B端截面形状为圆角矩形;芯棒每个截面的外轮廓线组成芯棒连续变锥度复合形线;芯棒A端形线的平均锥度大于B端;芯棒截面由外凸四边形逐渐过度为矩形,且形线锥度逐渐减小,外形酷似灯泡。由此种芯棒加工制备而成的铜管可更好贴合连铸坯凝固表面,更接近小方坯连铸坯凝固成形规律,降低结晶器系统热阻,提高结晶器换热性能,加快连铸机拉速,减小铜管磨损增加使用寿命,解决连铸小方坯角部、面部冷却不均产生的形状缺陷,及其表面质量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铸技术和金属凝固温度场、热应力收缩位移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来制备连铸结晶器铜管的灯泡型芯棒。
背景技术
连铸技术是钢铁冶炼领域中的重要技术,而结晶器是连铸机的核心。熔融钢水浇入结晶器铜管中,经高效热交换后连续产出钢坯,这个过程就是连铸生产过程,目前,国内大多数连铸小方坯结晶器铜管内腔为单锥度或抛物线型曲线,铜管横截面为矩形,当连铸机拉速提高,生产节奏加快时,其并不能良好适应金属在结晶器中凝固收缩规律,造成铜管内腔与连铸坯表面间产生大量不均匀气隙,而气隙的导热系数要远远小于金属,这样就增大结晶器内部热阻,降低传热效率,造成角部面部冷却不均匀,导致连铸坯脱方、菱变等形状缺陷,影响连铸坯表面及皮下组织质量,严重时将导致连铸坯漏刚,影响连铸生产线正常运转。连铸结晶器是制约着连铸生产高速化和高质量化的瓶颈,对结晶器铜管的设计与优化改进更是刻不容缓。
灯泡型连铸结晶器芯棒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物理建模及数值计算方式,求解连铸坯温度场、热应力场、收缩位移场的合理分布,进而得到不同金属材料在一定连铸条件下成形及热变形的相应规律。以灯泡型连铸结晶器芯棒为模具,挤压成形加工结晶器铜管内腔,将有效降低结晶器系统总热阻,提升其内部热交换能力,解决角、面部冷却不均匀问题,进而提高连铸机拉速和连铸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研究设计一种灯泡型连铸结晶器芯棒,以其为模具挤压成形加工结晶器铜管内腔,用于解决现有单锥度或抛物线锥度结晶器铜管角部面部冷却不均匀、热传导性能有限、连铸机拉速慢生产效率低、铜管内腔磨损和铸坯表面及其皮下组织质量不佳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灯泡型连铸结晶器芯棒,包括:
芯棒,用于成形结晶器铜管内腔形状及形线,包括:
接近芯棒上半部分芯棒截面为外凸四边形,其四边分别由2条弧线、1条直线和过度圆弧组成,外凸四边形连续且平滑过度,如图3中A-A截面所示。
包括弧R42(劣弧)、直线段L11、弧R11(劣弧)和圆角曲线R51组成芯棒弧面一端外轮廓线;弧R21(劣弧)、直线段L12、弧R31(劣弧)和圆角曲线R52组成芯棒直面一端外轮廓线;弧R12(劣弧)、直线段L13、弧R41(劣弧)和圆角曲线R53组成芯棒弧面另一端外轮廓线;弧R32(劣弧)、直线段L14、弧R22(劣弧)和圆角曲线R54组成芯棒直面另一端外轮廓线;R51、R52、R53、R54为过渡圆弧。
接近芯棒上半部分的每一截面尺寸均不相等,其具体尺寸需根据连铸工艺条件和连铸材料参数,由有限元模拟和数值计算方式确定;
当连铸坯截面为长方形时,其对应的连铸结晶器芯棒接近上半部分横截面中,芯棒弧面圆弧线与芯棒直面圆弧线尺寸不相等,包括:弧R21≠R11,弧R31≠R12,弧R41≠R32,弧R42≠R22;同理,横截面中弧面直线与直面直线尺寸不相等,包括:L11≠L12,L12≠L13,L13≠L14,L11≠L14;芯棒截面A-A关于x,y轴对称轴,为中心对称结构,即:R11=R12,R21=R22,R31=R32,R41=R42,L11=L13,L12=L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10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