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的空调智能优化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1409.4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4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任中俊;易检长;何影;谢玉军;宁振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紫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30 | 分类号: | F24F11/30;F24F11/47;F24F11/63;F24F120/20;F24F140/60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空调 智能 优化 控制 方法 终端设备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空调智能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使用空调系统的第一项目的运营目标;
获取与所述第一项目相关的第二项目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项目信息制定所述第一项目的运营方案,并执行所述运营方案以得到运营结果;
分析所述运营结果以得到所述第一项目的运行效果检验评价指标与运行效果检验核定指标;
基于所述运行效果检验评价指标与所述运行效果检验核定指标判断所述第一运营目标是否达成;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项目的运营方案纳入证据数据库;
若否,则重新确定使用空调系统的所述第一运营目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使用空调系统的第一项目的运营目标,包括:
获取运营人员或业主的反馈信息,并将所述反馈信息纳入所述证据数据库;
基于所述反馈信息确定使用所述空调系统的第一项目的所述第一运营目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与所述第一项目相关的第二项目信息,包括:
从所述证据数据库中搜索与所述第一项目同类型的项目,以得到目标项目;
获取所述目标项目中的运营技术细节信息、改进办法信息、预防措施信息及已有运营成果信息,以形成所述第二项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所述运营结果以得到所述第一项目的运行效果检验评价指标与运行效果检验核定指标,包括:
获取第三方监控平台采集的所述空调系统的第一数据和供电局提供的计费电表数据;
基于所述运营结果、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计费电表数据,计算出所述第一项目的运行效果检验评价指标与运行效果检验核定指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效果检验评价指标包括空调系统能耗、空调系统能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及末端设备;
所述空调系统能耗通过已建立的空调系统能耗进行计算,所述空调系统能耗为:
Ptotal=Pchiller+PCHWpump+PCWpump+Ptfan+Pcfan;
其中,Ptotal为系统总能耗,Pchiller为水冷机组能耗,PCHWpump为冷冻水泵能耗,PCWpump为冷却水泵能耗,Ptfan为冷却塔能耗,Pcfan为末端设备能耗;
所述空调系统能效通过已建立的空调系统能效模型进行计算,所述空调系统能效模型包括冷水机主能效模型、水系统能效模型、冷源系统能效模型;
所述冷水机主能效模型为:
其中,COP为冷水主机能效系数,Qchiller为主机总供冷量;
所述水系统能效模型为:
其中,WTF为暖通空调水系统循环泵输送系数,N为输送冷(热)量循环泵电耗,Δt为供回水温差,c为循环水比热容,m为循环水质量;
所述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模型为:
其中,∑Nt为冷源系统各用电设备耗电量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效果检验核定指标包括节能量、节能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紫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紫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140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