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扫码安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2048.5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6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斐;孙欣然;倪述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云联数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聚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H04L29/06;G06Q20/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安全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扫码安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涉及信息处理领域。根据该方法,在扫码设备处,经由扫描从用户设备显示的第一码获取第一码信息;向业务服务器发送第一码信息;从业务服务器接收通信房间标识;基于当前时间和第一码信息,生成加密信息;向通信服务器发送去往与通信房间标识相关联的通信房间的加密信息;在获取第一码信息后的第一预定时间间隔内经由扫描从用户设备显示的第二码获取第二码信息;以及如果确定第二码信息与加密信息相同,则确认第一码信息有效。由此,能够通过用户无感知的二次扫码杜绝码被截屏传播的风险,同时保证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涉及信息处理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扫码安全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线下直付交易场景,用户通过用户设备出示诸如二维码的码,店员利用扫码设备扫码来获取用户标识和权益标识。这一交易方式贯穿业务流程,因此码的使用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用户出示的码容易被人截屏盗用,对用户和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用于扫码安全的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通过用户无感知的二次扫码杜绝码被截屏传播的风险,同时保证用户体验。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扫码安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扫码设备处,经由扫描从用户设备显示的第一码获取第一码信息;向业务服务器发送第一码信息;从业务服务器接收通信房间标识;基于当前时间和第一码信息,生成加密信息;向通信服务器发送去往与通信房间标识相关联的通信房间的加密信息;在获取第一码信息后的第一预定时间间隔内经由扫描从用户设备显示的第二码获取第二码信息;以及如果确定第二码信息与加密信息相同,则确认第一码信息有效。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扫码安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用户设备处,获取与用户设备相关联的用户标识和与用户标识相关联的权益标识;向通信服务器发送用于创建通信房间的请求,请求包括用户标识和权益标识;从通信服务器接收通信房间标识,通信房间标识基于用户标识和权益标识而被创建;显示第一码;从通信服务器接收与通信房间标识相关联的通信房间内的、来自扫码设备的加密信息,加密信息基于第一码和扫码设备扫描第一码的时间而生成;以及基于加密信息,生成并显示第二码。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第六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扫码安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用户设备接收用于创建码的请求,请求包括与用户设备相关联的用户标识、与用户标识相关联的权益标识和用户设备的位置;生成随机字符串;生成随机字符串与用户标识、权益标识和位置之间的关联;向用户设备发送随机字符串;从扫码设备接收第一码信息;基于关联,确定与第一码信息相关联的用户标识和权益标识;向通信服务器发送用于获取通信房间标识的请求,请求包括用户标识和权益标识;从通信服务器接收通信房间标识,通信房间标识与用户标识和权益标识相关联;以及向扫码设备发送通信房间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云联数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聚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云联数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聚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20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