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用画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2637.3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2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G21/18 | 分类号: | E04G21/18;G01S7/481;G01S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张燕平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画线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画线装置,涉及施工用定位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阻隔定位测距板和台装支撑块,阻隔定位测距板的底端焊接有适应性装夹便调结构,且台装支撑块的底端也焊接连接有适应性装夹便调结构。本发明专利通过激光测距结构、墨斗画线结构、阻隔定位测距板及适应性装夹便调结构的配合设计,使得装置在应用于方形钢架结构上便于进行适应性装夹调节,并可以辅助推动装置进行省力的距离调节,从而达到同步距离测定画线,大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性,且通过多向分力稳定受力支撑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在测定画线的过程中形成对冲击和受冲反力的分解稳定,避免在测定过程中受到晃动影响最终结果,大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用定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画线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俩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多采用为方形钢架结构,其中方形钢架结构,即高层钢架结构,是以梁和柱组成的多层多跨刚架,用来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这种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既有作为悬臂梁的整体侧向位移,又有层间剪力引起的局部侧向位移,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故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在进行搭建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画线装置对钢架处进行基线刻画,但是,现有的装置往往受到结构限制不便于进行装置调节装夹定位,并不便于进行画线的同时测定基线距离,导致整体使用效果较差,且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钢架结构高度晃动的影响,导致画线容易偏离。
发明专利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画线装置,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装置往往受到结构限制不便于进行装置调节装夹定位,并不便于进行画线的同时测定基线距离,导致整体使用效果较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画线装置,包括阻隔定位测距板和台装支撑块,所述阻隔定位测距板的底端焊接有适应性装夹便调结构,且所述台装支撑块的底端也焊接连接有适应性装夹便调结构,所述适应性装夹便调结构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方形钢架杆,所述台装支撑块顶端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有墨斗画线结构,所述台装支撑块顶端的另一侧焊接有多向分力稳定受力支撑结构,所述多向分力稳定受力支撑结构的顶端滑动连接有激光测距结构;
所述适应性装夹便调结构包括搭载方板、行程提供槽、推导适应夹臂、调节弹簧、延伸夹板和运动适应滚轮,所述行程提供槽分别开设于搭载方板的底端,所述行程提供槽的内部与推导适应夹臂滑动连接,所述推导适应夹臂内表面的底端和一端均与延伸夹板焊接连接,所述延伸夹板的内部与运动适应滚轮转动连接;
所述墨斗画线结构包括搭载磨盒、转动手轮、搭载线轮、弹动墨线和定位接入端块,所述搭载磨盒的一侧与转动手轮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手轮的一端插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侧与搭载线轮转动连接,所述弹动墨线缠绕于搭载线轮的周侧面,所述弹动墨线的一端贯穿搭载磨盒与定位接入端块连接;
所述定位接入端块的一端与阻隔定位测距板焊接连接,所述搭载磨盒与阻隔定位测距板之间通过弹动墨线和定位接入端块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多向分力稳定受力支撑结构包括接触传导板、推导柱、第一弹簧、双向受力推导杆、内装限位柱、第二弹簧、分力滑动推导杆、第三弹簧、配接支撑台、滑动装载凸块和配转稳定架,所述接触传导板的顶端与推导柱焊接连接,所述接触传导板上表面的四端与分力滑动推导杆焊接连接,所述分力滑动推导杆与配转稳定架为间隙配合,所述分力滑动推导杆的顶端与第三弹簧焊接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与配转稳定架贴合,所述推导柱与配转稳定架为滑动连接,所述配转稳定架内侧的底端与内装限位柱焊接连接,所述内装限位柱内侧的底端与第二弹簧焊接连接,所述双向受力推导杆的两端分别与内装限位柱和推导柱滑动连接,所述推导柱内部的顶端焊接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双向受力推导杆的底端贴合,且所述双向受力推导杆的顶端与第二弹簧的底端贴合,所述配转稳定架的顶端与配接支撑台焊接连接,所述配接支撑台顶端与滑动装载凸块焊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学院,未经哈尔滨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2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