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合不同目标鱼种的仿自然鱼道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2932.9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5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蔡玉鹏;谢红忠;陈思宝;徐成剑;黄家文;黄晓敏;张芝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合 不同 目标 鱼种 自然 鱼道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不同目标鱼种的仿自然鱼道,包括鱼道槽身,鱼道槽身沿水流方向分布;鱼道槽身两侧设置有鱼道岸坡,鱼道槽身和一侧的鱼道岸坡之间设置有多个透水性隔墙,多个透水性隔墙沿水流方向均匀间隔分布;鱼道槽身和另一侧的鱼道岸坡之间设置有多个混凝土隔墙,多个混凝土隔墙沿水流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混凝土隔墙和透水性隔墙对应设置,相互对应的混凝土隔墙和透水性隔墙的墙体边缘配合形成竖缝;多个竖缝沿水流方向均匀分布并与鱼道槽身相配合形成主过鱼道;混凝土隔墙上设置有过鱼孔;所述主过鱼道和过鱼孔均设置于鱼道槽身内。本发明能适应不同游泳能力和不同体型的鱼类迁移,成本低且满足生态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和环境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不同目标鱼种的仿自然鱼道。
背景技术
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改变了鱼类的栖息地,阻碍了鱼类的迁移,导致鱼类物种数量的减小及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为了恢复河流的生态连续性,使鱼类在水工建筑物的上下游之间自由移动,需要在建筑物旁建造适合鱼类上溯的鱼道。鱼道一般分为传统鱼道及新型鱼道,对应的常用鱼道型式分别为竖缝式鱼道和仿生态鱼道。竖缝式鱼道是指在水槽内设置隔板和导板,使两者之间形成竖缝,鱼类通过竖缝上溯。根据竖缝的位置和数量可将竖缝式鱼道分为同侧竖缝式鱼道、异侧竖缝式鱼道和双侧竖缝式鱼道。竖缝处水流的收缩扩散、池室内的回流和延长主流路径都是竖缝式鱼道的消能方式,消能效果也较为良好,且鱼道内水流特性呈明显的二元性,能适应喜好不同水深的鱼类的上溯,但只能适应目标鱼类游泳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形。仿自然鱼道是在传统鱼道基础上通过结构型式和断面形式的生态优化达到修复河流廊道的目的,近年来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目前仿自然鱼道通常利用漂石与天然河道构建,其结构一般包括规则的嵌石结构、堆石结构以及漂石交错布置结构。其构建的目标往往仅为满足鱼类通过,而控制相应水力学指标,如流速、水深等,过鱼目标单一且鱼道坡度较缓,所需成本较大。天然河道中,同一目标鱼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游泳能力差异较大,不同鱼种之间的鱼类游泳特性差异更为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合不同目标鱼种的仿自然鱼道,能适应不同游泳能力和不同体型的鱼类迁移,成本低且满足生态需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不同目标鱼种的仿自然鱼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鱼道槽身,鱼道槽身沿水流方向分布;鱼道槽身两侧设置有鱼道岸坡,鱼道槽身和一侧的鱼道岸坡之间设置有多个透水性隔墙,多个透水性隔墙沿水流方向均匀间隔分布;鱼道槽身和另一侧的鱼道岸坡之间设置有多个混凝土隔墙,多个混凝土隔墙沿水流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混凝土隔墙和透水性隔墙对应设置,相互对应的混凝土隔墙和透水性隔墙的墙体边缘配合形成竖缝;多个竖缝沿水流方向均匀分布并与鱼道槽身相配合形成主过鱼道;混凝土隔墙上设置有过鱼孔;所述主过鱼道和过鱼孔均设置于鱼道槽身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凝土隔墙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于鱼道岸坡上的岸坡隔墙,所述岸坡隔墙垂直于水流方向;两个岸坡隔墙的边缘分别在鱼道槽身内向对应的透水性隔墙延伸形成第一隔墙,两个第一隔墙之间设置有第二隔墙;第二隔墙沿水流分布方向分布;第二隔墙与透水性隔墙的墙体边缘配合形成竖缝;第一隔墙与第二隔墙相配合形成梯形的一体化墙体结构;过鱼孔设置于第一隔墙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相邻混凝土隔墙上的过鱼孔交错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鱼道岸坡上铺设有第一土工网,第一土工网上设置有岸坡植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同属于一个混凝土隔墙的两个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之间的鱼道槽身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土工网,所述第二土工网上设置有水生植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两个相邻混凝土隔墙的相邻的第一隔墙之间的鱼道槽身底面上设置有第三土工网,所述第二土工网上设置有水生植物。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土工网、第二土工网、第三土工网的网孔均为菱形交错设置,水生植物或岸坡植物的根部固定于网孔中心;水生植物或岸坡植物布满对应的土工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29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联型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试管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