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极片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4215.X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0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时鹏辉;党森;郭灏;闵子君;唐梦阳;聂文龙;王梦媛;张雪枫;杨玲霞;范金辰;闵宇霖;徐群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2/02 | 分类号: | H01M12/02;C02F1/461;C02F1/7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王伟珍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固定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底板、多对固定柱、多列分流板,多对固定柱分别位于底板的两侧,每列分流板设置在一对固定柱之间,且相邻的两列分流板在第一方向上部分重叠,在第二方向上依次交错,当将电池极片的一端固定在一对中的一个固定柱上,依次绕过一列分流板后将另一端固定在另一根固定柱上时,电池极片在两列分流板间依次绕行形成波浪形,增加了污水的流程,降低了流速,增加污水与电池极片的接触时间,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该装置有利于极片抗水力冲击且增大了极片与水流的接触面积,提高催化降解效果,可单独使用,也可堆叠使用,且搭载结构能够完成快速的极片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极片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LIBs)因为能量密度高和使用寿命长而被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外壳五部分组成。正极一般由铝箔和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锂等材料组成,负极由铜箔和石墨组成。废旧的电池如果直接丢弃,所含重金属及电解液等物质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如果能够将其回收再利用,将会大大缓解当前的资源紧缺问题和环境问题。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SR-AOPs)是近年来新兴的处理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技术,常用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Co、Cu、Fe、和Mn基等)作为催化剂活化PMS/PS产生自由基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然而,传统的催化剂存在一些问题,如合成的非均相催化剂多是粉末形式,使用后从含水反应体系中分离和回收出来是棘手的问题,而且催化剂合成过程复杂、规模化生产成本高昂也限制了其应用。考虑到锂离子电池(LIBs)正极活性材料主要是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极片特殊的稳定结构(活性材料、碳添加剂和粘结剂均匀涂布在集流体铝箔上形成稳定结构),这就可以将废LIBs电极材料回收用作SR-AOPs中的催化剂活化PMS降解有机污染物。然而,目前利用废旧电池电极材料做催化剂处理废水存在单次处理水量少、催化效率低、催化后极片不易回收等缺点,仅限于实验室规模使用。
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将废旧电池电极材料用做废水处理催化剂的工业化装置,既能解决废旧电池的再利用问题,也能更好的解决极片材料用作催化剂时单次处理水量低、催化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固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将电池极片固定在其上后放置在污水中,使电池极片对污水更好地降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固定装置,用于放置在污水中固定电池极片,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底板;多对固定柱,设置在底板上,用于固定电池极片;以及多列分流板,竖直设置在底板上,用于对污水进行分流,其中,一对固定柱包括两根固定柱,一根固定柱竖直设置在底板一侧的边缘处,另一根固定柱相对地竖直设置在底板另一侧的边缘处,电池极片的一端固定在一根固定柱,另一端固定在另一根固定柱上,每列分流板包括多个分流板,该多个分流板设置在一对固定柱之间,一对固定柱之间的连线为第一方向,与底板在底板的平面内垂直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相邻的两列分流板在第一方向上部分重叠,在第二方向上依次交错,使电池极片在两列分流板间依次绕行分流板时形成波浪形。
在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极片固定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一对固定柱相向的内侧均设有极片安装槽,该极片安装槽用于固定电池极片。
在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极片固定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沿固定柱的长度方向,固定柱上设有3个极片安装槽,相邻的两个极片安装槽之间相距2cm-5cm。
在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极片固定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分流板为弧形分流板,每列中的所有弧形分流板的凹面均朝向同一方向,且等距设置在底板上。
在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极片固定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弧形分流板的曲率半径为125mm,弧度为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大学,未经上海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42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磷化钴纳米线阵列材料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缝纫机针板防跳针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