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光、电、热耦合的生态养殖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4418.9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8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飞;王韵杰;蔡宝瑞;郑鑫;肖松苡;吴祯;孙运兰;刘恩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1/00 | 分类号: | A01K1/00;A01K1/03;A01K7/00;A01K7/02;F21S9/03;F21S19/00;F24T10/15;H02J7/35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刘秋彤;梅洪玉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耦合 生态 养殖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太阳能光、电、热耦合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生态养殖系统包括电力供给系统(1)、采光通风照明系统(2)、循环水系统(3)和棚舍(4);电力供给系统(1)均匀铺设在棚舍(4)的顶部,采光通风照明系统(2)设置在棚舍(4)顶部以及南北墙体,循环水系统(3)包括地上循环系统和地下循环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电、热耦合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1)包括光伏组件(11)、X型抛光面(12)、风冷翅片(13)以及蓄电电池(14);所述的光伏组件(11)、风冷翅片(13)和蓄电电池(14)由上至下依次固定;所述光伏组件(11)与蓄电池(14)电连接;所述蓄电电池(14)采用16片锌溴液流电池组成,并通过串并联与用电设备电联接;所述的X型抛光面(12)呈抛物弧状,根据需求改变弧度且表面光滑,连接在光伏组件(11)的两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电、热耦合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光通风照明系统(2)包括采光用照明灯(21)、上方采光通风口(22)、上方通风口A(23)、上方通风口B(24)、上方散热装置(25)、下方通风口(26)和下方散热装置(27);所述的采光用照明灯(21)与蓄电池(14)电连接;所述的上方采光通风口(22)设置于采光用照明灯(21)的四周,呈“回”字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电、热耦合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上方通风口A(23)、下方通风口(26)和下方散热装置(27)由上至下依次固定于棚舍(4)的背阴墙体面,其中上方通风口A(23)设置于棚舍(4)背阴墙体面的上方,下方通风口(26)和下方散热装置(27)均设置于棚舍(4)背阴墙体面的下方;所述的上方通风口B(24)和上方散热装置(25)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于棚舍(4)向阳墙体面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电、热耦合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水系统(3)包括接水管路(31)、循环泵A(32)、控制阀A(33)、墙体管路(34)、控制阀B(35)、储水水箱(36)、水槽(37)、地埋管(38)、循环泵B(39)、控制阀C(310)、竖直立管(311)和棚舍(4)顶部管路(312);所述的接水管路(31)一侧通过管道与地下水源连接,另一侧与循环泵A(32)相接;所述的竖直立管(311)一侧通过管道与循环泵A(32)相接,另一侧与棚舍(4)顶部管路(312)相接;所述棚舍(4)顶部管路(312)安装于棚舍(4)的顶部,一侧通过管道与竖直立管(311)相接,另一侧通过管道分别与控制阀B(35)和地埋管(38)相接;所述控制阀A(33)一侧通过管道与循环泵A(32)相接,另一侧通过管道分别与墙体管路(34)和控制阀C(310)相接;所述的墙体管路(34)铺设在棚舍(4)的墙体之中,一侧通过管道与循环泵A(32)相接,另一侧分别与控制阀B(35)和地埋管(38)连接;所述储水水箱(36)设置于棚舍(4)的内部,上接控制阀B(35),下接水槽(37);所述的地埋管(38)设置于地下,通过循环泵B(39)与控制阀C(310)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电、热耦合的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墙体管路(34)、地埋管(38)、棚舍(4)顶部管路(312)均呈蛇形盘管状排列。
7.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光、电、热耦合的生态养殖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太阳辐照经过安装在电力供给系统(1)的X型抛光面(12)反射作用,将太阳能聚集到光伏组件(11)上,光伏组件(11)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电池(14)中,蓄电电池(14)内的一部分电能来供给采光通风照明系统(2)中采光用照明灯(21)的照明以及散热装置的运行,另一部分的电能供给循环水系统(3)用电;风冷翅片(13)经上方通风口A(23)及上方通风口B(24)进行风冷散热;上方采光通风口(22)保持常开,强化白天的采光及全天的通风;上方采光通风口(22)和下方通风口(26)外分别装有可控制开关,在不同情况下时,可控制开关能够单独控制使上方采光通风口(22)和/或下方通风口(26)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
夏天日照长,冷空气在下,启动安装于棚舍(4)背阴墙体面的下方散热装置(27),关闭棚舍(4)向阳墙体面的上方散热装置(25),加强室内冷气循环,强化通风;冬天日照时间短,热空气在上,启动棚舍(4)向阳墙体面的上方散热装置(25),关闭棚舍(4)背阴墙体面的下方散热装置(27),加强室内热气循环,强化通风;
当储水水箱(36)未饱和时,控制阀A(33)和控制阀B(35)开启,控制阀C(310)关闭;接水管路(31)抽取地下水,经过循环泵A(32)的作用,一部分经竖直立管(311)流经棚舍(4)顶部管路(312)对电力供给系统(1)进行水冷散热,散热后经管道流入储水水箱(36);另一部分经墙体管路(34),与墙体经行换热,换热后经管道流入储水水箱(36),储水水箱(36)的水进而流入水槽(37)中,水槽(37)的水供给家畜饮水;
当储水水箱(36)饱和时,控制阀A(33)和控制阀C(310)开启,控制阀B(35)关闭;接水管路(31)抽取地下水后,经过循环泵A(32)的作用,一部分经竖直立管(311)流经棚舍(4)顶部管路(312)对电力供给系统(1)经行水冷散热,散热后经管道流入地埋管(38);另一部分经墙体管路(34),与墙体经行换热,换热后经管道也流入地埋管(38)中;汇总到地埋管(38)的水与土壤经行换热,换热之后再经管道利用循环泵B(39)分别流入竖直立管(311)和墙体管路(34)循环往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441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