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酞菁锌类染料作为近红外光催化剂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5119.7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5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程振平;田春;张丽芬;朱秀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0/14 | 分类号: | C08F220/14;C08F220/30;C08F220/54;C08F283/06;C08F220/34;C08F230/04;C08F2/38;C08F2/4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崔玉琳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酞菁锌类 染料 作为 红外 光催化剂 活性 自由基 聚合 方法 | ||
1.一种近红外光控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空气氛围中,将自由基聚合单体在链转移剂、助催化剂和含碳碳双键的酞菁锌类染料的催化作用下在0-30℃下于溶剂中发生近红外光控聚合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活性自由基聚合产物;
其中,所述自由基聚合单体选自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丙烯酰胺类单体或甲基丙烯酰胺类单体;
所述链转移剂包括硫代碳酸酯;
所述助催化剂包括含碳碳双键的有机胺或不含碳碳双键的有机胺;
所述活性自由基聚合产物的结构式如式(1)或(2)所示:
、;
其中,R1和R1'分别独立地选自、或;
R2和R2'分别独立地选自C2-C12烷基或羧基取代的C2-C12烷基;
R3、R3'、R5和R5'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或甲基;
R4选自苄基、C1-C6烷基、羟基取代的C1-C6烷基、聚乙二醇链、C1-C6氧杂环烷基或二甲氨基取代的C1-C6烷基;
R6和R6'分别独立地选自或;
R7和R7'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或甲基;
R8和R9分别独立地选自氢、C1-C6烷基或羟基取代的C1-C6烷基;
x=3-1000;y为10以下;z=0-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z=0时,助催化剂为不含碳碳双键的有机胺;所述不含碳碳双键的有机胺为三乙胺和/或三丁基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z=1-20时,助催化剂包括含碳碳双键的有机胺;所述含碳碳双键的有机胺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或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R2和R2'分别独立地选自乙基、正十二烷基或-CH2CH2COO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R4选自一种如下结构式的基团:
-CH3、;
其中,n=5-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R8和R9分别独立地选自氢、甲基、乙基、异丙基或2-羟丙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基聚合单体和酞菁锌类染料的摩尔比为1:0.00001~0.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代碳酸酯和助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5~20。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近红外光控聚合反应所使用的的近红外光的波长为650-900nm。
10.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所制备的活性自由基聚合产物,其特征在于:其分子量为1000-200000g/mol,分子量分布在1.07~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511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级气凝隔热毡
- 下一篇:一种关联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