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变形测试的钛合金薄壁件残余应力分布反向识别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745889.1 申请日: 2020-07-29
公开(公告)号: CN111967146B 公开(公告)日: 2022-05-31
发明(设计)人: 任军学;刘强强;周金华;王宗园 申请(专利权)人: 西北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G06F30/20 分类号: G06F30/20;G06F30/18;G06F119/14;G06F111/08
代理公司: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7 代理人: 刘春
地址: 710072 ***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变形 测试 钛合金 薄壁 残余 应力 分布 反向 识别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基于变形测试的钛合金薄壁件残余应力分布反向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内容实施:

步骤1、建立端铣残余应力双曲正切函数模型;将端铣参数对应到所述端铣残余应力双曲正切函数模型中,建立两者的映射关系;

其中,端铣残余应力双曲正切函数模型为:

其中,σ(x)为切削残余应力;x为残余应力对应位置的深度值;k和ω为待定系数;λ1与λ2为常数,λ1=100MPa,λ2=100μm;

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端铣残余应力双曲正切函数模型,建立薄壁类零件端铣残余应力的诱导弯矩模型,从而推导出端铣残余应力的理论变形挠度,建立端铣残余应力双曲正切函数模型与所述理论变形挠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端铣残余应力的诱导弯矩模型:

其中,MBl表示端铣残余应力的诱导弯矩,h2表示残余应力为0的深度值,H为板料厚度,T为宽度,μ为泊松比,k1、ω1和k2、ω2分别为进刀方向和垂直进刀方向的模型系数;

结合挠度与弯矩的关系式可以得到:

其中,wmax为薄板的最大挠度,L为薄板的长度,E为零件材料的弹性模量,I为零件横截面的二次截面矩,其值为I=bh3/12;

步骤3、测量端铣后表面一点残余应力以及不同进刀方向的变形挠度,结合步骤1中得到的所述映射关系、和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所述对应关系,建立铣削残余应力的反向识别算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形测试的钛合金薄壁件残余应力分布反向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由步骤1中的铣削残余应力双曲正切模型,通过钛合金端铣实验测得表面残余应力时,即x=0处的σ值,记作P,则系数K可以表示为:

由步骤2中的弯矩表达式结合力学中板类变形的最大挠度表达式:

上述二者结合,可以推出:

式中:W表示所测中点挠度,l表示板料长度,积分区间取0至100μm,即h2=0.1mm,E=114GPa,I=13.3mm4

代入数据有:

记:则上述方程变为Af(ω1)-Bf(ω2)=C,

式中,A=190k1,B=76k2,ω1表示沿进刀方向上表征残余应力的待定参数ω,即σx的待定参数,ω2表示垂直进刀方向上表征残余应力的待定参数ω,即σy的待定参数;

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向进给可得到两组挠度,即W1和W2,则有方程组如下,可求得系数ω1和ω2

通过测量钛合金薄壁件两种不同走刀方向端铣后的表面一点残余应力以及变形挠度,得出端铣残余应力表征模型系数,实现残余应力沿深度分布的反识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588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