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引阀及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5940.9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3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15 | 分类号: | A61B1/015;A61B1/012;A61M39/22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俊华 |
地址: | 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九华***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引 内窥镜 | ||
本发明的吸引阀包括阀体、弹性件、柱塞和密封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上部,所述柱塞的顶部安装于所述弹性件上;所述阀体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以用于与所述阀体的内部连通,且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连通区域上安装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设有通孔;所述柱塞包括杆体和密封块,所述密封块设置于所述杆体的尾部;所述杆体部分容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密封块穿过所述通孔,并可与所述密封件的壁面抵接;所述第二连通口开设于阀体的侧壁上;本发明将第二连通口设置在阀体的侧壁上,解决了按压柱塞时,柱塞端部的密封块与积液吸引口之间距离缩短,使该处流通截面积减小,导致积液流通阻力增加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引阀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使用内窥镜时,医疗人员通过内窥镜观察病变部位,同时可以通过吸引阀抽吸病人体内的积液,排除检查和治疗过程中的积液干扰,保证观察视野。
现有技术中,内窥镜吸引阀由吸引阀外壳、吸引阀内壳、密封件和柱塞等多个零部件构成,零件多,装配复杂;尤其是吸引阀阀体包括外壳和内壳,内壳与外壳上均开设有孔,二者进行装配时,之间的孔需要精确定位对准,从而保障抽取病人体内积液时顺畅;然而在装配过程中外壳和内壳较难实现精确定位,因此吸引阀经常发生故障。通常吸引阀柱塞通过阀体内与之配合的内置弹簧实现复位密封,然而,长时间使用密封件老化失效后部分积液与弹簧接触而生锈,二次使用时极易造成感染。另外,现有技术中,阀体上的积液吸引口的轴线与阀体轴线相同,当柱塞与密封件解除密封,通过吸引阀抽吸病人体内的积液时,柱塞端部的密封块与积液吸引口之间距离缩短,使该处流通截面积减小,导致积液流通阻力增加,尤其是当积液的粘稠度较大时,极易发生堵塞现象,使手术不能顺利进行;该问题偶尔会有临床反馈,但一直没有发现其问题的症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阀体零件多、装配复杂、易堵塞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引阀及内窥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引阀,其包括阀体、弹性件、柱塞和密封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阀体的上部,所述柱塞的顶部安装于所述弹性件上;所述阀体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以用于与所述阀体的内部连通,且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连通区域上安装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设有通孔;所述柱塞包括杆体和密封块,所述密封块设置于所述杆体的尾部;所述杆体部分容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密封块穿过所述通孔,并可与所述密封件的壁面抵接;所述第二连通口开设于阀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为一个零部件,而不是由内阀体和外阀体共同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性帽或者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中心一体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块,所述柱塞顶部开设有一环形槽,所述柱塞通过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块配合卡接,将其固定安装与所述弹性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的内环壁面上环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阀体端部一体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块,所述密封槽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块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上沿所述杆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条型槽,所述条型槽贯穿所述杆体。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块与所述密封件抵接的接触面为相互配合的锥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之间连通的阀体内壁面转角处为倒圆角设置。
本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上述之一的一种吸引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中的阀体为一个零部件,而非现有技术中的内阀体和外阀体的组合形式,因此,本发明的吸引阀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节省零件成本和组装成本;
2.通过将第二连通口设置在阀体的侧壁上,解决了按压柱塞时,柱塞端部的密封块与积液吸引口之间距离缩短,使该处流通截面积减小,导致积液流通阻力增加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59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