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变压器谐振器的低功耗振荡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746580.4 申请日: 2020-07-29
公开(公告)号: CN111969953A 公开(公告)日: 2020-11-20
发明(设计)人: 薛泉;宛操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H03B5/12 分类号: H03B5/12;H03B5/02;H03B5/06
代理公司: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何淑珍;陈伟斌
地址: 51064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变压器 谐振器 功耗 振荡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压器谐振器的低功耗振荡器,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管、第二管;所述第一电感的负端和第二电感的负端均与电源相连;所述第一电容一端接地,另一端和第一电感正端相连;所述第二电容一端接地,另一端和第二电感正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感的正端和第二管的栅极相连,负端和第一电感正端相连;第四电感的正端和第一管的栅极相连,负端和第二电感正端相连;所述第一管的源极和第二管的源极相连并接地;第一管栅极和第四电感的正端相连,漏极与第一电感正端相连并作为振荡器正输出端;第二管的栅极和第三电感的正端相连,漏极与第二电感正端相连并作为振荡器正输出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信技术的毫米波前端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变压器谐振器的低功耗振荡器。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CMOS工艺的不断进步,毫米波前端电路一直备受许多业界及学术界研究机构关注,振荡器是毫米波前端电路的重要一环,其最关键的指标是相位噪声,决定着前端收发机的通信质量。随着个人通信终端的快速发展以及集成电路工艺节点的不断降低,需要振荡器工作在低电压,因此低功耗也是一个研究目标。

现有振荡器功耗基本都在几毫瓦,传统结构振荡器也可通过降低电源电压来降低功耗,但是相位噪声也会随之变差,因此需要改变振荡器结构,保证降低功耗的同时维持较好的相位噪声。现有文献(B. Soltanian, H. Ainspan, W. Rhee, D. Friedman and P.Kinget, An Ultra Compact Differentially Tuned 6 GHz CMOS LC VCO with DynamicCommon-Mode Feedback, IEEE Custom Integrated Circuits Conference 2006, SanJose, CA, 2006, pp. 671-674)采用动态共模反馈技术设计了一款6GHz振荡器,实现了较大的相对带宽,但是功耗达到14mW;现有文献(T. Wang and Y. Yan, A Low-VoltageLow-Power Wide-Tuning-Range Hybrid Class-AB/Class-B VCO With Robust Start-Upand High-Performance FOM T,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Techniques, vol. 62, no. 3, pp. 521-531, March 2014)设计了一款混合工作模式的振荡器,功耗也比较低,核心区功耗为2.4mW,但是相位噪声不高;现有文献(S. Ikeda, S.Lee, H. Ito, N. Ishihara and K. Masu, A 0.5 V 5.96-GHz PLL With Amplitude-Regulated Current-Reuse VCO, in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Letters, vol. 27, no. 3, pp. 302-304, March 2017)利用电流复用结构设计了一款低供电电压振荡器,电源电压为0.5V,但在5.96GHz时相位噪声仅-98dBc/Hz。现有的技术中,难以做到低功耗的同时,保证可观的相位噪声。本发明采用新型的变压器谐振器,时振荡器中交叉耦合管更接近理想开关,以此降低相位噪声,同时供电电压较低,保证了低功耗的同时做到低相位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变压器谐振器的低功耗振荡器,使振荡器工作在低电源电压以达到低功耗,同时做到低相位噪声。

本发明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一种基于变压器谐振器的低功耗振荡器,包括第一电感L1x、第二电感L1y、第三电感L2x、第四电感L2y、第一电容C1x、第二电容C1y、第一MOS管M1x、第二MOS管M1y;

所述第一电感L1x的负端和第二电感L1y的负端均与电源VDD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65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