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浆管加固注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6803.7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7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庭;叶丹;张劲泉;马虎;陈军;张向和;余建;辛景舟;杨俊;王宗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2 | 分类号: | E02D3/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黄河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浆管 加固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注浆管加固注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注浆结构包括注浆管,以及设于注浆管上的破土机构;破土机构包括固定套设于注浆管上的固定部,套设于注浆管上位于固定部上方的位置且与注浆管滑动配合的滑动管部,以及设于固定部和滑动管部之间的破土组件;滑动管部朝固定部方向滑动时破土组件能够朝远离注浆管的轴线方向胀出;滑动管部的外表面还设有与注浆管上设置的出浆孔位置相对应的出浆槽;本发明还相应的公开了一种注浆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中的注浆管加固注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增大注浆管的出浆体积、且使得注浆管输出的浆料能够渗透进管周土层,以能够提升注浆管的出浆效果和与管周土层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注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浆管加固注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既有建筑、构筑物的加固改造己受到国内外极大的重视,并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然而,在对既有建筑物的功能改造、加层改造,或在出现下沉、开裂、倾斜等建筑病害的治理中,大都涉及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加固处理。工程实践表明,预压桩基础托换法是一种施工简单、效果良好的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方法,常见的预压托换桩有钢筋混凝土预压托换桩和钢管预压托换桩等。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建造在杂填土地基上的建筑物而言,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预压桩无法压入地基土层,且单桩承载力较小;而常用的钢管预压桩因桩周土提供的摩擦力较小,则单桩承载力亦较小,又很难达到对原有地基基础的加固作用。针对这一问题,公开号为CN20585719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管桩分段注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注浆结构包括钢管以及同轴设置于钢管内的注浆管,钢管内具有至少两块自下而上间隔设置的第一钢封板和第二钢封板,第一钢封板与钢管底部的桩尖围合构成桩端注浆腔体,第二钢封板与钢管顶部的端板围合构成桩侧注浆腔体,各注浆腔体侧壁上具有出浆孔。
上述现有方案中的钢管桩分段注浆结构也是一种注浆管加固注浆结构,其在注浆管(注浆管的上端为进料端,下端为出料端)的管端和管侧上设置了多个注浆孔,施工时,将注浆管注入预设的预注孔内,并向注浆管内灌充浆料(注浆体),注浆管内的浆料通过管端和管侧的多个注浆孔输出浆料,以辅助提升注浆管的承载效果。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现有的注浆管加固注浆结构还存在以下问题:注浆管注入预注孔内时,注浆管的外周侧壁与预注孔的内侧壁(管周土层)间几乎是贴合的状态,即注浆管和预注孔间的间距非常小,使得能够灌充的浆料也就非常有限,进而使得注浆管输出浆料的效果不好,浆料难以很好的对注浆管进行支撑,导致注浆管的承载效果不好。此外,注浆管注入预注孔时注浆管的外周侧壁与预注孔的内侧壁间是“面接触”的状态,使得注浆管输出的浆料不能够渗透进管周土层中,也就不能够产生更大的摩擦力,使得注浆管与管周土层间的连接稳定性不好,同样导致注浆管的承载效果不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增大注浆管的出浆体积、且使得注浆管输出的浆料能够渗透进管周土层的注浆管加固注浆结构,以能够提升注浆管的出浆效果和与管周土层的连接稳定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增大注浆管的出浆体积、且使得注浆管输出的浆料能够渗透进管周土层的注浆管加固注浆结构,以能够提升注浆管的出浆效果和与管周土层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能够辅助提升注浆管的承载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注浆管加固注浆结构,包括注浆管,以及设于注浆管上的破土机构;所述破土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注浆管上的固定部,同轴活动套设于所述注浆管上位于所述固定部上方的位置处且与所述注浆管表面滑动配合的滑动管部,所述滑动管部沿所述注浆管表面朝固定部方向滑动时所述破土组件能够朝远离所述注浆管的轴线方向胀出;
所述滑动管部的外表面还设有朝所述注浆管方向贯通设置的且与所述注浆管上设置的出浆孔位置相对应的出浆槽,且所述滑动管部朝固定部方向滑动至破土组件处于胀出状态时出浆槽能够与出浆孔保持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68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锥柱塞斜轴马达和旋挖钻机
- 下一篇:一种区块链服务器侧面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