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淀粉基塑料餐具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7606.7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3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祁海松;刘宏臣;张存智;党超;王明;冯晓;余杰;袁亚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3/06 | 分类号: | C08L3/06;C08B31/04;C08J5/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冯振宁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淀粉 塑料 餐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淀粉基塑料餐具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干燥后的淀粉加入到溶剂中,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得到淀粉溶液;在通入氮气保护条件下,将上述淀粉溶液加热至反应温度,滴加入乙酰乙酸叔丁酯,恒温反应,冷却至室温,提纯,真空干燥,得到乙酰乙酸淀粉酯;然后将乙酰乙酸淀粉酯加入挤出机中混合均匀,熔融挤出注入模具,冷却至室温即得样品。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淀粉基塑料餐具的生产方法,工艺简单、操作安全、绿色环保,制备的淀粉基塑料餐具备优异的防水性、耐热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是一种高质量的全降解环保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降解餐具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淀粉基塑料餐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和外卖行业的兴旺加速了一次性餐具的消耗。然而,大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即被丢弃,大多采取焚烧、填埋或倾倒的简单方式处理,回收利用率很低。除此以外,普通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存在难以生物降解的弊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难以长久发展下去。随着绿色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世界各国开始加大对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塑料餐具制品污染的关注。常见的植物纤维型和纸浆类纤维素基餐具在制备时大多需要碎浆、净化、成型、干燥、整型、切边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制得的产品色泽外观和质量稳定性上有所欠缺,同时废水排放量较大。而聚乳酸类塑料餐具存在价格昂贵问题,市场接受度较低。
淀粉是一种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具备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生物相容性好和易生物降解等特性。原淀粉由于成膜后韧性较差,弯折易脆断,受热不熔融,这给加工也带来一定的难度,制备的在使用时存在稳定性差的特点。除此以外,淀粉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羟基,易对其进行可控改性,从而赋予其各种功能(X.Wang,L.Huang,C.Zhang,Y.Deng,P.Xie,L.Liu,J.Cheng,Carbohydrate Polymers 2020,240,116292.)。淀粉基绿色环保餐具的开发可降低环境污染,替代满足人类生活必需品的形势,具备良好的社会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淀粉基塑料餐具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淀粉基塑料餐具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绿色环保,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的淀粉为原料制备酯化淀粉,采用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淀粉基塑料餐具。该淀粉基塑料餐具不仅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耐热性,还具备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能;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料丰富,适合大多数淀粉的改性,同时由于淀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所制备的淀粉塑料餐具在外卖、食品包装等领域中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淀粉基塑料餐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淀粉真空干燥,然后加入溶剂中加热溶解,溶解均匀,冷却至室温,得到淀粉溶液;
(2)在通入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淀粉溶液加热至反应温度,滴加乙酰乙酸叔丁酯,进行恒温反应,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产物,提纯,真空干燥,得到乙酰乙酸淀粉酯;
(3)将步骤(2)所述乙酰乙酸淀粉酯加入挤出机中混合均匀,熔融共混挤出注入模具中,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淀粉基塑料餐具。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0-80℃,真空干燥的时间为12-24h。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淀粉为玉米淀粉、糯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大米淀粉、小麦淀粉、大麦淀粉、橡子淀粉、西谷淀粉、甘薯淀粉、高直链淀粉、豌豆淀粉中的一种;所述溶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氯化锂体系、N,N-二甲基甲酰胺(DMF)、吡啶、四氯化碳、1-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1-丁基-3-甲基咪唑二氰胺溴盐中的一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7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