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水管道自动冲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7889.5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阳;林惠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9/00 | 分类号: | E03F9/00;E03F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黄靖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水管道 自动 冲洗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管道自动冲洗装置,其中门体设置成能在关闭管道以拦截排水的位置以及在打开管道以泄流冲刷的位置之间进行往返转动;门框用于安装固定装置组件,所述门框与门体之间通过门轴组件铰接;门体关闭控制组件用于在蓄积水流时将门体保持在关闭状态;门体开启控制组件用于用于在泄洪冲刷时将门体保持在开启状态;密封条设置在门框上游边缘处,用于在门体关闭时阻断门体与门框之间的缝隙。本发明门体在冲刷过程中受门体开启控制组件限位保持在完全开启状态,在水位下降至一定高度时,门体关闭控制组件释放门体,完成一次管道自动冲洗循环过程。本装置无需外接动力,用于排水管道中沉积物产生的预防和自动清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水管道冲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水管道自动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管道清淤技术主要有疏浚清淤车绞吸、高压水流冲洗等,目前清淤机器人也得到了发展应用,但此类清淤措施投入较大,一般在管网已经发生淤积阻塞时采用,频繁的清淤,将大大增加管网长期运营维护的工作量和成本。传统的管道清淤维护模式面临着清淤不及时时管道排水空间遭挤占,降雨期间,沉积物中赋存的污染物释放并随溢流污水进入受纳水体,以及管道沉积物清理出来后的处置问题。
城市排水系统沉积物自动清除技术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该类技术主要有MSC-门式冲洗系统、Power Flush冲浪翻板、AWS-智能拦蓄盾、基于弹簧控制的自动翻转堰板拦截冲洗装置、基于铰链控制的自动冲洗装置等多种形式。MSC-门式自动冲洗装置需要电子控制以及额外设立储水间,装置占地面积大,安装于普通管道成本高。Power Flush冲浪翻板及基于弹簧控制的自动翻转堰板拦截冲洗装置开启角度受水流流量影响,造成水流阻力增大,同时当流量减少后翻转堰板关闭时间较长,在此期间管道内若有较大颗粒物或缠绕性物质在装置处沉积可能影响堰板正常关闭。AWS-智能拦蓄盾需要安装电子液位计以及电力驱动装置,投入及维护费用较高。基于铰链控制的自动冲洗装置主要控制部件位于排水管道液面以下,由于我国城市排水系统污水中缠绕性垃圾较多,长期运行下装置构件受污水侵蚀及垃圾缠绕,运行可靠性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中问题,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国内排水管道结构形式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无需外部动力的自动水力冲洗装置,对管道的淤积起到了较好的清除、预防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水管道自动冲洗装置,包括门体、门框、门轴组件、门体关闭控制组件、门体开启控制组件、密封条;其中,
所述门体,设置成能在关闭管道以拦截排水的位置以及在打开管道以泄流冲刷的位置之间进行往返转动;
所述门框,用于安装固定装置组件,门框外边缘紧密贴合管或渠内壁,所述门框与门体之间通过门轴组件铰接;
所述门体关闭控制组件用于在蓄积水流时将门体保持在关闭状态;
所述门体开启控制组件用于用于在泄洪冲刷时将门体保持在开启状态;
所述密封条设置在门框上游边缘处,用于在门体关闭时阻断门体与门框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所述门体的高度为管道高度的1/2至5/6,门体上部设有泄洪空间;所述门体上边缘开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为向门体下端设置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门轴组件包括轴芯和至少一组合页,所述轴芯下端卡固在门框轴孔21上,上端通过螺纹与安装在门框上的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合页包括上页片和下页片,所述上页片与门体固定连接,下页片与门框固定连接,所述上页片和下页片分别设有上页片套筒和下页片套筒,轴芯穿过上页片套筒与下页片套筒将上页片与下页片串接,所述上页片和下页片均与所述轴芯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页片套筒底端设有螺旋下降的斜面,所述下页片套筒顶端设有螺旋上升的斜面,所述螺旋下降的斜面与所述螺旋上升的斜面互相匹配,门体关闭时完全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78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