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CCP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48181.1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4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边卓伟;殷俊;卢华兴;严帅;李高盛;杨万强;刘宝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53 | 分类号: | F16L9/153;F16L58/00;F16L25/10;F16L55/168;F16L5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王海燕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国***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ccp | ||
本发明了提供一种PCCP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密封套环和密封材料层。第一管段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管段具有与第一连接端相连的第二连接端。密封套环套设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中的每一者上,密封套环、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之间限定出密封腔,密封材料层填充在密封腔内。本发明提供的PCCP管具有优化的接口结构、更强的结构强度、更优的抗海水泄漏性以及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海水泄漏的PCCP管。
背景技术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管)是一种由薄钢板、高强度钢丝、混凝土和水泥砂浆等组合而成的复合管材,具有高密封性、高强度和高抗渗的特性,而逐渐称为输引水管道工程,尤其是大口径、高工压、深覆土铺设使用条件的首选管材材料。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PCCP管技术,并逐步将其应用于淡水及海水的大型输运工程中。
PCCP管道工程长度较长,体量偏大,一般采用承插口形式将多个PCCP管连通成较长的管道,但是承插口接口处在地质基础沉降或压力变化情况下会产生形变,当变形程度超过设计标准时,接口处可能会发生开裂甚至海水泄漏,长期的泄漏会对PCCP管造成腐蚀,影响管道系统的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一般工程要求管道寿命为20-30年,而核电站系统因其特殊性要求管道寿命不低于60年,鉴于核电工程超长的使用寿命要求和特殊的安全性要求,对其配套的海水输运PCCP管道具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大口径PCCP管输水工程中由于管材生产、施工水平、环境地质因素等造成管口接缝渗漏的情况时常出现,因此大口径PCCP管接口处的有效密封,对核电站输水工程的维护至关重要。而PCCP管接缝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难题,目前多数工程采用水泥砂浆灌浆或者聚硫密封膏处理,但均无法实现理想的封堵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PCCP管,该PCCP管具有良好的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以及良好的抗海水泄漏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PCCP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具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管段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连的第二连接端;密封套环,所述密封套环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中的每一者上,所述密封套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限定出密封腔;和密封材料层,所述密封材料层填充在所述密封腔内,所述密封材料层与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密封套环中的每一者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CCP管,通过在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上套设密封套环,并在密封套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限定出填充密封材料层的密封腔,从而在满足现有的PCCP管道工程标准的同时,不仅优化了PCCP管的接口结构、提高了接口的结构强度、防止因地质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的PCCP管的管道接头变形过大,而且即使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连接处由于变形发生内部局部开裂,相互连接配合的密封套环和密封材料层也可以有效防止海水泄漏,以便防止由于海水泄漏引发的腐蚀PCCP管的情况发生。由此可以提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CCP管的抗海水泄漏和抗海水腐蚀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了PCCP管道系统的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PCCP管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包括腹板,所述腹板位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腹板的外端与所述密封套环相连,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面设有承口,所述承口内套设有承口环,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端面设有插口,所述插口上套设有插口环,所述插口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承口内,所述承口环的内壁与所述插口环的外壁相互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容纳槽,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外壁面上设有第二环形容纳槽,所述密封套环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容纳槽内,所述密封套环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容纳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81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